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读书笔记
老作品、小读者——借阅《芙蓉镇》

老作品、小读者——借阅《芙蓉镇》

作者: 榆果 | 来源:发表于2017-03-11 12:23 被阅读97次
我爱学校图书馆

对这本书有兴趣,是因为它得过茅盾文学奖,也曾见过有公众号推荐它。在饭桌上提起这本书,倒引来了爸爸的共鸣:“以前有电影的呀,不是刘晓庆演的嘛。”哇哦,据说我们老师还给刘晓庆打过官司呢。

我是个95后,读这类有点年龄的文学作品总写不出什么深邃的读后感,不过既然现在用了简书,就抱着分享的态度,记录下一点读后的小心情吧。各位笑正。

图片来自网络

一、在图书馆翻到最后一页,我的脑中只有兴奋:真没想到是秦书田最后抱得美人归!

之前他每次出现,形象似乎都让人看不起:由于被划为五类分子,这个“秦癫子”到处点头哈腰,上级一喊就大声喊“到”,虽是乐天派,但总让人以为只是个打酱油的。女主豆腐西施胡玉音起初大约也这么想。后来,因为被罚一起扫街,惺惺相惜,女主开始注意他,发现他这样做其实很聪明——可以少吃很多亏,哪像自己总因死守着尊严而多挨几下打。

再后来,秦书田更是被作者越洗越白:他也有坚决挺直腰杆的时候——若要向政治下跪,他只能从命,但面对一个淫欲小人的命令,却甘愿坐牢也不低头。再翻翻前文,发现作者还是比较厚爱“秦癫子”的——他学识丰富,旁征博引随手拈来,经常讲些历朝故事给娃娃们听,还会唱各种歌谣…婚后,在胡玉音的脑海中,秦书田则是一个可以给“楼屋都绣上花边、配上曲子、把日子打发得流水快活”的人呀。

我为秦书田高兴。

关于他们的这段爱情,我还有点小确幸的感觉:女主的第一任丈夫在批斗运动中死去,似乎一切都走向了绝望。但却还能有第二位男性能和她走到一起,并且比前任有学识、有情调、有魅力!这说明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以为人生走到头了——只要好好活着,就有机会遇到奇妙的事。

二、回头想来,这本书中描写的,都是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没有豪迈的英雄情节,但却更贴近现实。

黎满庚性格的反转令人唏嘘。一开始是个豪情万丈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主曾经的有情郎,可后来面对风险却退缩了、从女主面前逃走了。然而,是啊,谁可以为了旧爱去冒被开除党籍、全家喝西北风的危险?“黎满庚的心软了、化了。他泪流满面,一把搂住了自己的女人。是的,这女人,四个妹儿,这个家,才是他的,他的!”“他心里仍在哭泣。他仿佛在跟原先的那个黎满庚告别。原先的那个黎满庚,是过不了‘你死我活’这一关的。”

李国香这个坏蛋角色最后也并没有走寻常的毁灭路线。她居然到书的末尾,仍可以太太平平地继续做官,倒是手底下的小头目王秋赦最后疯了,还大喊“千万不要忘记啊——”“放跑了大的,抓着了小的!”……当然了,王的倒霉也与他自己种下的恶果脱不开干系,谁叫他本性贪婪,文革结束后搞拖延战术,不还女主角被没收的财产呢。

就连作者古华也在书的最后说道:“或许容易产生一种疑问:在‘英雄人物’、‘正面人物’、‘中间人物’、‘转变人物’等有限的几个文艺人物品种里头,他到底应该归到哪一类、入到哪一册去呢?要是归不到哪一类、入不了哪一册又怎么办?由此,使我联想到我们的文学究竟应当写生活里的活人还是写某些臆想中的概念?是写真实可信的新人还是写某种类别化了的模式人?”看来,作者也明确表示,在塑造人物上不走寻常路啊。

三、用词并不华丽,却仍妙语连珠。

我总觉得文字是很奇妙的东西,随便几个字组起来,就可能出现从没听过的有趣表达。所以我读书时也很喜欢收集能打动我心的词句。《芙蓉镇》的用语特点是直接、朴实,贴近泥土的感觉,毕竟作者也说这本书是来自自己几十年的农村经历。但其措辞的精妙却时常让我惊喜。

“饭后,做娘的必得牵了娃儿过来坐坐,嘴里尽管拉扯说笑些旁的事,那神色却是完完全全的道谢。”

这是在描写芙蓉镇人的纯朴,每当做吃食时总会给邻居孩子碗里放一点。于是晚饭后做娘的必来拉家常,其实就是道谢的意思。看到这里我不紧感叹人与人相处之妙:原来还有这种道谢方式呀!用眼神道谢,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含蓄又亲切。以后得学着点。

“人一变丑,心就变冷。”

这是作者的小幽默。确实,如果一天早上我照镜子发现脸略黄,那心真是咯噔一下啊。

“挖一挖打扮得这么花哨风骚的思想根源!”

李国香随便教训一下穿短裙来上班的国营饭店女店员,都那么上纲上线、铿锵有力,不愧是干部。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都傻了,思想根源?我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呢……好像是个好问题。

以及,现实生活中,在和对方律师辩论时这样说会不会一下子把TA镇住?(奸笑表情)

“杨书记的外甥女究竟是位见过世面的人,落落大方,一双会说话、能唱歌似的眼睛在民政干事的身上瞄来扫去,真像要把人的魂魄都摄去似的。”

还记得小时候看到迎面走来的小帅哥时会格咯咯直笑,上台表演前害羞得直跺脚。一旁的妈妈无奈地教育我说要“落落大方!”……落落大方是啥?多年来我只能抽象地揣测。读到这里,噢,原来落落大方是眼神会说话、能唱歌,自信自如地看着人家。

“常言道:攒钱好比针挑土,花钱好比浪淘沙。”

据说是谚语,应该很早之前就有了吧。但我是在书里第一次看到,感觉老古话是有道理。

“‘你是聪明的姐’啊,为什么要作践自己?为什么不活下去?世界不只是一个芙蓉镇。世界很大,天长日久啊。而且世界的存在也不能只搞运动,专门搞斗争。天底下还有许许多多别的事情。聪明的姐啊,聪明的姐,你是聪明的姐啊!…”

秦书田一边喂虚弱的胡玉音蛋花汤,一边苦苦劝说着想寻短见的她。秦书田不愧是文艺家,劝人都用歌词……却也不乏真情实感,这段说辞确实打动了我……一声声的呼唤,像是要把人的魂给唤回来。(当然了,其实都是作者古华写的。)


就像作者所称,主角都是“山镇人”,感情简单热烈,感染力强;情节发展于情理之中,不落入俗套;加上对当时“四清”、文革等政治环境的描写和剖析——小小一本书,读者却能吃得很饱,值了。

相关文章

  • 老作品、小读者——借阅《芙蓉镇》

    对这本书有兴趣,是因为它得过茅盾文学奖,也曾见过有公众号推荐它。在饭桌上提起这本书,倒引来了爸爸的共鸣:“以前有电...

  • 七律。正月初三游湘西芙蓉古镇感赋(朱贵平)

    正月初三游湘西芙蓉镇,入住 土司别院,看电影《芙蓉镇》有感 朱贵平 芙蓉镇映《芙蓉镇》,物是人非思渺然。 官论高低...

  • 芙蓉镇

    如果说看电影《芙蓉镇》给我更多的感觉是激愤,那么盛澄华先生的罹难,则给我的是一种沉沉的令人踹不过气悲恸。 记得在看...

  • 芙蓉镇

    上次看完《茶馆》对二战前后的这段历史有些兴趣于是接着看了另一部历史神片——《芙蓉镇》。 《芙蓉镇》是一部由谢晋导演...

  • 芙蓉镇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着 宁折不弯,宁弯不折。折或弯,是个严肃的问题。我推崇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现...

  • 芙蓉镇

    一年四时八节,镇上居民讲人缘,有互赠吃食的习惯。 她不是承袭了什么祖业,是饥肠辘辘的苦日子教会了她营生的本领。 干...

  • 芙蓉镇

    生活不容易,也容易。辛苦换来的是家破人亡,最后又为何面对故乡!那场大雪之后,我和生活还没有完。雪铺在房上多温暖,房...

  • 《芙蓉镇》

    故事在一派祥和的气氛中展开了,江南的水乡,青石板老街和淳朴的居民。活像一副描写南方人家的水墨,然后本片的女主...

  • 芙蓉镇

    层峦叠翠涌飞泉, 吊脚楼群水上悬。 瀑雾氤氲如幻境, 黄童白叟似神仙。

  • 芙蓉镇。

    溪水涓涓流瀑布,小镇宁静又古朴。 青山环抱楼阁耸,芙蓉仙境好去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作品、小读者——借阅《芙蓉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ev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