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669092/9c71c155c43443a4.jpg)
今天和一个姐姐在谈话,不禁让我思考一个问题。
我很喜欢上海,但是如果我在上海找工作,我的工资只够支付我日常开销,我要不要选择回家就业?
其实如果没有外在束缚的话,我会很坚定的说,不要。
我觉得我喜欢上海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希望在这里遇到好的人。
我甚至很喜欢,为了生活,为了赚钱而拼命的感觉。
就当时大学拼命想往外走就是为了感受一些别的城市的氛围。
但是在大学里遇到的一些事,不禁让我觉得,如果真的一个人在外省,遇到痛苦是不是也是觉得很无助。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69092/e7b25cc22c93c6e2.jpg)
最近听亲戚们聊天,发现大人有一种思维是,要做性价比最高的决定。
发现长大之后,会越把一些物质,感情上的东西量化。
举个例子,我长大后会觉得花五年时间和一个人谈恋爱,最终如果分手了,我会觉得很亏,不值得。
我不会觉得我收获一份经历,得到了一些经验,让我自己往更好的路上发展。
就像大人们觉得,如果你去上海,不是因为更好的发展,而是为了感受大城市的不一样,结交不一样的人。
那就没必要,你去旅游就好了。
我以前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因为和舍友作息不同而闹掰,情侣因为钱的问题分手。这些东西一旦被量化了,你的感情可以用钱计算,你和舍友的关系可以用你的睡觉时间计算,可能就说明,你的一些东西不再纯粹,也可以说你更关注自己了。
我曾经很反感父母插手我的一些决定,就像是高考爸爸死活要我留在省内,原因是,你这个分数,没必要出省。
后来想想,明白了,在父母眼里,只有北上广深和其他城市,去不了这些城市,不如就好好留在本省,积累资源。
总归来讲自己只有被选择的权利,就是能力不足。
只有自己变优秀了,才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晚安,朋友们!
喜欢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林洛的口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