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学习语文最讨厌的五个字,你呢,是不是也和我一样。
记得上语文课时,我们总是要将一篇文章“肢解”,辨析字词、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有标准答案,需要背诵,古诗词有标准释义,也需要背诵。以至于上了大学之后,我暗暗发誓,再也不要碰这恶心的语文背诵了。
直到,有一天,我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聊天只会呵呵的我,书看不懂,无法表达心中所想。
我开始反思,哪里出现了问题?
一、为什么要学语文?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看到美丽的风景,除了天啊,太美啦!就再也找不到言语来形容。
又或是,读书的时候,特别是读专业书,不仅读得特别慢,还读不懂。
我有。
这是表达出了问题,于是我重新拾起了语文。不为别的,为了可以用文字记录下眼前美景;不为别的,为了可以用言语说服他人;不为别的,为的是可以妙笔生花。
二、语文到底在学什么?
也许上学时期的你,和我一样,因为枯燥的学习,并不喜欢语文。
作为考试科目的语文学习,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拼读拼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这些侧重于文本的知识,的确枯燥,但却因此放弃了学习语文,实为可惜。
因为它们并不是语文的全部。怎么可以因为柠檬的酸涩,而告诉别人你再也不吃水果了呢。
不要因为柠檬而放弃水果哦既然如此,我们看看语文到底在学什么?那些曾经让你厌倦的背诵又有什么意义?
1、追溯汉字,语词和文言,选择最适合的词,准确表达。
大家都喜欢“呵呵”这个词,对吗?鄙视的时候,可以用呵呵;无语的时候,可以用呵呵;无奈的时候也可以用呵呵……
万能的呵呵“呵呵”就像是鸡蛋一样,和什么菜都百搭。但这种现象,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也许意味着,我们语言匮乏到只剩下呵呵了。
学习汉字,文言和语词,是因为我们需要熟悉更多的词语,才能找到最适合的那一个,来表达此刻的自己。
从象形文字,到古汉语文言,再到今天的文字,每个字都有一段很长的故事,历史赋予了它们独有的含义。因此每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截然不同。
绿色有很多种,你说的是哪种?美丽有很多种,是倾国倾城的惊艳,还是兰质蕙心的优美?
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语文。不了解文字,何以眼处心生句自神。换句话说,厨师不了解食材,怎么做出美味的佳肴。
2、你会说方言吗?
你什么时候会不自觉地说方言?是和家人通话,还是老乡碰见老乡时,又或者是做梦时?
记起读大学那会儿,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便有机会,听到了各式各样的方言。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舍友给我描述家里最好吃的一种的菜,憋了半天,妹纸愣是没法用普通话说出来,于是我学会了那道菜的方言。
有些词,用方言才可以准确表达。在异乡的时候,方言让你想家,它也许是我们童年的一部分,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方言于普通话,就好比汉语于世界语。出国的时候,一句你好,是否也会感到格外亲切。若是一句侬好,估计得乐歪了,能遇到上海老乡。
方言,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家乡祖国是我们每个人的根,而方言汉语,则是通往家乡最快的火车。
3、语言=思维?
写不出文章的时候,你会不会安慰自己,其实知道怎么写,就是写不出来,只是文采欠缺了点而已。
那我们来看一首古诗,这首诗大家都能倒背如流吧。这些词语你都会写,对吗?那为什么你写不出这样子的诗?
真的只是文采不足吗?写不出来,其实跟文采没有关系,而是你,根本无思想可写。因为语言塑造思维,它是和思想是同时存在的。
我们看书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一个默念的声音,对吗?这个无声的语言,就是你的思想。
而学习语言,就是学习如何思考。就好比下面这个例子。
假设我想告诉你我在第42大道见到了万尼亚(Vanya)大叔。
从俄语中的动词可以看出说话人的性别;而在汉语里,我得用舅舅或叔叔、伯伯,或者姨父、姑父等词说清楚这位“大叔”和我到底是什么关系。-----【语言塑造思维】
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思维方式不同,描述事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
所以英文注重思辨,时态和单复数等要有特殊的表现形式;而中文注重关系,时境语态在句子中就可以体会。
相反,正是因为所用的语言不同,最终产生了观察、记忆和理解世界的不同。
我们靠语言去思考,了解着这个世界,而反过来,思维又在影响着我们的语言。
4、文史知识,有什么用?
有些人会问,上学时期背古诗是为了考试,现在既然用不上,那么为什么还要学文史?
因为,文史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常识。
你可以不会煮饭,但是不能不吃米。文史就好比米,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应该化成我们的常识,你可以不写也不用,但是不能知道它。
了解了文史知识,我们不会像某领导一样,把破釜沉舟当成破斧沉舟;不会形容一个优雅的女士,为半老徐娘。因为不理解文史,而滥用,就是错把馒头当米饭一样闹笑话了。
你真的懂这些成语吗?三、怎么学习语文?
像学习数学物理一样,作为母语的语文也需要学习。因为只有好的语言,才能表达出好的思想。我们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而学习语文的方法,最有效的两种方式,是阅读和写作。
阅读,当推经典。流传上百年的知识,是经过时间的洗涤,留下的精华。也许你看不懂,也许你会觉得枯燥,但仅仅因为不懂和枯燥就放弃了一整片知识的海洋,不觉得可惜吗?
好作品不一定是好读的。
作家昆德拉说过,把一部好的作品读懂,读透,那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其难度,不亚于理解现实世界本身。
我们应该读真正有益于修养的作品,不要把思想狭隘在流行读物里。对于阅读,应该更有耐心,更认真去感受作者想表达的内容。
大量的阅读,才有可能有片刻的输出。但是这个时代,大家似乎不愿意做一个沉默的读者,都急于做呼啸的作者。还是先从阅读开始,做一个沉默的读者,然后我们再谈其他。
总:这篇文章的内容,实际是我上课的笔记总结,这里要推荐一门非常棒的课,老师温文尔雅,授业有道。这门叫《语文高级素养》的公开课,让我真正领略到,汉语之美,语文之趣。
网友评论
就像《草》这首诗,一共20字,每个字我们都认识,但是这样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次多么棒的发明。
中文的魅力无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