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透过关系认识自己(一)

透过关系认识自己(一)

作者: 夏说心语 | 来源:发表于2024-05-24 22:00 被阅读0次
    一、你对自己的定义,决定了你的关系。

    我是谁?今天在自由书写是时,我也写了很多个我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闲下来时,这些问题值得自己好好思考🤔。毕竟人生只有一次,值得我好好过!

    今天在思考我是谁时,忽然想到,自己仿佛是一个未知的粒子,只有放到不同的关系中去,才能通过在不同的关系中的表现,反映出粒子本身的一些特点。透过关系看自己,对自我人生更加客观全面。

    以前听李松蔚老师说:在做心理咨询时要有三只眼睛,一只看自己、一只看来访、一只看自己与这个来访之间的关系。那时对关系认识不太清晰,所以找不到感觉,还没有跳出关系看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希望通过这本关系的书籍,对关系有更加清晰的评估和更敏锐的觉察!

    我现在的理解是,一个人在关系中的互动模式是稳定的,在咨询师与来访的互动中,可以看出来访者在关系中的自我定义和模式。

    虽然这是特定的关系,也可以透过关系中的互动看见对方和自己。因为我们会与不同的来访建立不同的关系,在互动中,彼此都会调整反应机制,相互磨合。

    (1)自我定义
    自我定义图

    在不同的关系中,我们对自己角色的定义不同。自我定义按照付出和获得比分为:依赖者、照顾者、孤独者、自在者。

    依赖者倾向于付出少、获得多,依赖者的特点是控制、焦虑、恐慌,总希望攀附别人才能生长。经常通过强调自己的付出来试图控制对方。譬如在亲子关系中,父母时常会说:“都是为了你,我才如此辛苦,你还不听话。”

    孤独者在关系中付出少,也不期待有什么回报,不深度进入关系。孤独者特点是疏离、匮乏,他们似乎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其他事物都不感兴趣,比如“社恐”患者。

    照顾者在关系中倾向于付出多,获得较少。照顾者的特点是迎合,他们是价值提供者和痛苦疗愈者,他们一方面无原则的付出,照顾他人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像个开心果,一心想要拯救他人的不开心,为他人的情绪负责。

    自在者的特点是合作、共赢,这是一种理想的关系,也是彼此之间感觉最舒适的关系状态,自在者的付出和获得成正比,在关系中感觉美好而自在。

    (2)自我模式
    自我模式图

    依据关系中的双方地位的重要程度可以将“自我模式”分为四类,分别为控制模式、成全模式、梳理模式和顺从模式。

    控制模式,我的地位比对方地位高,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竞争的关系,总想赢过她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比他人强。控制模式能让我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在极度利己的同时,却放弃了个人的自我成长。

    在成全模式下,双方地位都高,我们和任何人相处时都会感觉友善而平和,当别人夸我们的时候,我们会说:谢谢!别人送我们礼物的时候,我们会开心的接受,并在未来某一时刻回馈给对方,我们愿意付出爱,也乐于接受爱。

    疏离模式,双方地位都不高,类似于“井水不犯河水”的感觉。与所有人都是泛泛之交,即使双方存在关系也非深厚的关系,不会存在情感纠葛。梳理模式也叫做回避模式,这样的模式虽然避免了我们在关系中受伤,也享受不到关系给我们的滋养。

    顺从模式中,我们更重视他人的需求,胜过自己的需求,这就意味着我们总是优先顾及他人的感受。当我们要去服从或顺从他们时,在我们心中对方已经与我们对立了。

    自我定义和自我模式相互影响并相互塑造

    依赖者在关系中选择控制模式,孤独者在关系中使用疏离模式,照顾者在关系中使用顺从模式。自在者在关系中使用成全模式。

    自我定义与自我模式的关系

    自我反思

    以前的自己在关系中扮演过依赖者和照顾者,亲子关系中自我定义为依赖者,表现为控制。其他关系中自我定义为照顾者,老好人一枚。这是两个极端,当我身心俱疲时,前三年开始转向孤独者,在关系中倾向于疏离状态,随着自己的成长,近一年又有自在者倾向,倾向于合作共赢。我们的自我定义也在发生变化。

    如何从依赖者、照顾者、孤独者走向自在者呢?

    时常跳出关系评估自己的关系状态,就是对关系有觉察,评估我们的关系状态是否健康,我在这段关系中付出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我能为对方提供什么价值或者做哪些事情?我想从对方那里获得什么价值和服务。这种关系的评估非常必要,决定了关系是否能长久,是否能彼此滋养,相互成全。

    三、四大核心价值感

    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可以理解为你赋予你的生命以何种利益?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如何定义自己的人生,你认为自己是谁?

    存在感

    就是被重要的人重视的感觉。在亲密关系中存在感尤其重要。当孩子做了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时候,妈妈要看见并反馈,孩子被妈妈看见,就能够感受到存在感。

    事实上在很多家庭中,反馈这个环节是没有的,造成很多家庭成员的付出,没有被看见。从而不愿意再次付出导致关系紧张,反馈真的好重要!

    在缺乏反馈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感不强。

    因为存在感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孩子的很多行为很突兀,是想引起关注,刷存在感。

    价值感

    每个人都需要价值的,简单的说价值感是人们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被重视。

    很多时候不仅他人对我们的肯定和褒奖,能让我们产生价值感,我们对自己的积极认同,也可以让我们获得价值感。自我肯定也非常重要!

    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个人被他人或团体接纳时的感觉。每个人都害怕孤独与寂寞,希望自己能融入某一个群体,从而在这个群体中获得爱与帮助。

    在归属感上,我确实有一些匮乏,在家庭和单位中的归属感都不是很强。现在找到了一群爱读书的书友,在这个群体中我好像能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第三层次,“爱与归属的需求。”结交好友,追求爱情都属于爱与归属的需求。只有满足了这些底层的需求,才能够达到自我实现。

    掌控感

    掌控感对我们来说也至关重要,掌控感是我们对生活、工作、未来发展掌控的能力。比如养宠物、料理美食、整理房间、制作旅行攻略等等都可以提高掌控感。

    我的这四种核心价值感如何呢?我一度没有存在感,没有被重要她人重视的感觉!我能否给到自己存在感?我能不能在关系中给予她人存在感,重视重要她人?改变从自己开始。

    我们在关系中有很多“应该化”病态思维,你应该重视我,你应该对我好,哪有那么多应该呢?这个世界除了父母会无条件对你好,其他关系都要靠自己去经营,坐享其成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所有的关系都是“双人舞”,共同创造的。你想要什么样的关系,自己去创造吧!善于维护关系,也是一种能力!

    每个人的成长和修炼都要在关系中完成。我们都在关系中受伤,也会在关系中疗愈。我们越懂得关系中的底层逻辑,就越能在关系中自在又舒适。在关系中既能合作共赢,也能独立做自己,既能彼此成全,又能保持独立,这就需要智慧了!

    在关系中过度付出和过度索取都不能长久,并且彼此都不舒服,好的关系应该讲究中庸之道,乐于付出、也乐于接受,在关系中感受到自己的核心价值感,同时也能给予对方核心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透过关系认识自己(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mx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