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处不在。在交流的过程中,倾听者与倾诉者是可以互相影响,不论这种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是听力正常的人,就可以保证顺畅的倾听。其实不然,倾听是需要调动自己的大脑时刻保持专注,抓住对方在表达过程中的整体和细节信息,然后大脑要不停的思考对方所表达的意图,因此倾听是一件比较费脑的行为。
1、开放的大脑
在倾听过程中,保持大脑的极度开放很重要,这是首要因素。瑞达里欧在《原则》中提到了大脑极度开放这个词语。在倾听过程中,假如自己的大脑处于封闭的状态,那么对方所表达的任何信息都被拒之门外,从而让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更会让你失去一个交流者。
在工作中,同事们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有时候,当你在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时,对方双臂交叉保持一种戒备的状态,并且对你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武断的总结和评价,这就说明对方并不是一个倾听者,反而更像是权威者对你的想法进行无端的评判。
记得高晓松在采访比尔盖茨时,比尔盖茨说要做一个大脑开放的人,尤其是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沟通时。只有大脑开放,才能让自己如同海绵一样去吸收和理解对方的想法,从而自己思考和甄别这些信息的合理性。
其实在夫妻之间,保持倾听能够让对方完全表述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避免交流还未结束,就已经由于意见分歧而产生不必要的言语冲突。
2、同理心
说到同理心,很多人都知道什么意思,无非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对方的言语,从而能够理解对方的心理。然而在现实的交流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首先,每个人作为倾听者,在整合对方信息时,会受到自我经验的影响,然而经验主义存在局限性。要知道在我们的一生当中,经验主义经常会冒出来来左右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去更新自己的认知,防止经验主义控制自己。
其次,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是一种能力。其实对于任何事情的判断,根本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只能说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外界的干扰因素影响下,某一种判断和决定是否在此刻能够合理的存在。
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是最普遍的现象。假如自己固执己见,认为其他人的看法是荒谬的,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荒谬的。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没有哪一种风景是绝对的美好。
3、学会提问
学会提问题,这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项需要磨练的能力。在大脑开放和保持同理心的基础上,针对倾诉者所表述的内容,我们在倾听过程中可能会遗漏一些关键的细节,因此我们要向倾诉者去提问来确认自己所理解的信息是否准确。
在交流过程中,倾诉者未必能够完整准确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毕竟每个人的表达能力存在差异。当倾诉者不能准确表达时,这时候倾听者肯定会有疑问,而要解开疑团就需要向倾诉者提问,以此把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效合理的链条。
《销售巨人》是销售技能SPIN技巧的发起者,其中就涉及到了很多提问的技巧,包括背景问题、难点问题、暗示问题以及需求效益问题。其实在任何的交流中,提问会让自己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对方的想法。
有时候,当朋友心情低落时,不断在向你倾诉。这时候我们需要耐心仔细的倾听,让对方能够发泄出来,此时并不是提建议的最佳时机。因为对方正处于感性的状态,你理性的建议并不能把对方的感性立刻转变为理性,甚至对方会闭上嘴巴,内心认为你并不理解他。有些时候对方并不是要求你给他提建议,只是希望你能够理解他而已。
倾听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我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在短期就可以掌握,而是需要在日常交流中不断的提醒自己去刻意练习。
鄙人才疏学浅,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并指导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