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有些人已经进入了梦乡,有些人却不得不继续在工作岗位上煎熬。
(图:凌晨12点的陆家嘴,灯火通明)
(图:晚上九点的地铁口还是挤满了排队的人)
“996”俨然已经成为了现在年轻人的工作代名词。
马云说:“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这世界上996的人很多,每天工作12小时、13小时的人很多,比我们辛苦、比我们努力、比我们聪明的人很多,并不是所有做996的人都有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成就感的事。”
他将这种超负荷式的工作,比喻成“巨大的福气。”
把“996”的结果直接定义成“成功”。
言下之意就是,你如果这样做了,你就能成功,就能得到巨大的成功。
他说他付出的比这些员工要多的多,他都这么努力了,他的员工难道还不应该为他拼命吗?
这种洗脑式教育,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
现实是大部分努力“996”的人并不会获得成功,他们用自己的全部时间换来了并不足以致富的积蓄。
然后身体上出现了很多疾病,甚至是过劳死。
之前刷爆朋友圈的文章,还历历在目,《22个月无休后,36岁华为工程师猝死:拼命之前,请先保命》。
文章里写:“36岁的华为工程师齐智勇刚跟客户开完会,回家路上突然身体不适,头痛呕吐,随后失去了意识。医生足足抢救了十二个小时,依然没能挽回他的生命,留下两个尚且年幼的孩子,没有收入的妻子,和年迈的老母亲,就这样撒手离去。”
这种过劳猝死的报道,在近年来屡见不鲜,这些精英企业家发言的时候,为何从来都不提这些例子。他们用成就感,成功,致富这些“鲜花”似的名词包装着“996”这个丑陋的怪物,让你接受这种毫不平等的工作制度。
很多人一想到“996”,就会想到华为。优厚的报酬,和著名的狼性企业文化。
有人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996有何不可?”
但是如今这个问题,并不仅仅是工作报酬与工作时间成不成正比的问题,而是一个与市场风气有关的社会问题。
助长“996”,长期下来,必然会出现压榨劳动力等社会性问题。
同时人们有没有想过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大家都效仿这种狼性文化,却没有能够提供相似的酬劳,怎么办?(应该说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提供相应的报酬。)
第二:即使酬劳和加班时间相匹配,你有问过员工愿不愿意加班吗?
如果公司条文规定,可以准点下班,也可以加班,但是大部分人都迫于工作压力,或者老板的眼光,不敢早走。
或者有些人敢于准点下班,那么这些准点下班的人会不会被归类于不努力,会不会因此而失去竞争机会和工作岗位。
相反,如果我们勇于反抗“996”,我们抗议这种反人性的制度,市场会不会相应做出一些改变。
《圆桌派》里有过一句令人感触至深的话: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你每多挣一分钱,你就多丧失了一分自由。”
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你有认真想过吗?
你有自己的梦想和兴趣爱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吗?
一个年轻人,周一到周五,如果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都在工作,算上通勤时间和洗漱时间,这个年轻人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
好不容易等到了周末,星期六还是需要去公司工作,这样难道不令人崩溃吗。
他们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有时间陪家人,没有时间去学习,没有时间去充实自己。
他们在公司也没有取得应该得到的成就感和报酬,只有劳累和疲惫。
当这些企业家说着拼搏的名言的时间,真的有考虑过这些年轻人的未来在哪里吗?
在上海的地铁上,无论多晚,你都能见到刚刚下班的人。
一张张疲惫的脸庞靠在地铁的支撑物旁,他们有的紧闭双眼,微微的小睡一下,有的目光呆滞,似乎是在想些什么。
你很难看到笑脸或者温柔的神情。
但是相反,在欧洲,你不会看到这种大规模的拥有疲惫神情的人,他们大多工作时间很规律,绝不会出现这种社会业界普遍推崇“996”的情况。
记得之前到欧洲学习的时候,课程安排的比较紧张。
第一天下课的时间,我准备出去购物,却发现了一件让我很震惊的事情。
他们所有的购物商店都关门了,仅仅是在下午的五点多钟,如果把这件事放在国内来看,会不会觉得这些员工都疯了。
国外的员工经常举行罢工活动和各种维权游行。
而国内的年轻人无异于在默默忍耐这种反人权的制度。
人是有自我价值的,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拥有人权的。
即使我们这么努力的活着,最终也只是活成了一个普通人。但是不代表别人可以不尊重我们,不代表别人可以压榨我们。
人是有追求自我幸福的权利的。
文末我只想说一句。
老板,你凭什么让我“996”?
是给了我过人的财富,还是心理上极大的满足。
如果都没有,反省反省自己吧。
建议这些企业家,脑袋里不要只有商人的利益,和对金钱的追逐,稍微有点人性行吗。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