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复习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的时候,我听了网上辅导老师的正确读音,对比了自己的读音,心里十分自责。
不是因为准备考试时间短而自责,而是想得更长远。想到在日常说话过程中,自己对普通话后天学习重视不够。天天用它,却忽视了它。
自认为是北方人,会说普通话,懂普通话,其实不是真懂。有的读音规则没搞清,有的字念的并不准确。
前几年,在同事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一个朗读社群。始终没敢在群里亮嗓。群里有专业老师领读,还有一些热爱朗读的群友。自己在家练了多次,总觉得念出来的感觉和他们有差距,但差距在哪儿呢,搞不清楚。现在明白了,我只停留在了表面的模仿,不懂声调、变调、儿化音、轻声的那些规则,没有理论基础打底。
人,最怕的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好,通过这次复习考试,看到了自己普通话水平的短板。缺啥补啥吧。
临考前一天,我在房间练习朗读,热心的女儿跑过来在旁边盯着字幕给我做监工,指出了好几个读错音调的字词。比如,勉强、号召、支蔓、黑黝黝、踟蹰…….
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提醒来的及时。我一直按自己的记忆在读,却不知自己对这个词的记忆是错误的。错误重复千遍,看着努力,结果还是错误的。
如何突破呢?
对于现代汉语发音的基础知识,非补课不可。
对于字词读音的错误记忆,非刻意练习去纠正不可。
第一,重视平时的说话,留意平时的表达。说完整的话,语音语调要准确。以前发错音的字词要在用中改正。
第二,在阅读文字时,留一部分注意力关注文字的读音。过去,只顾理解一些文字的意思,而没有去查询字典,没能正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就像认识一位朋友,知道他在那里住,却把他的名字念错了一样,这是对文字的不尊重。
第三,不论这一次考试过没过,都要去读一遍《现代汉语》这本书。这本书分上下两册。是在两年前听笑来老师的写作课而买的,读了几页,觉得枯燥没读完。我想,这次一定会读完的。因为是奔着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来读书的。
搞懂了发音与声调,朗诵起来字正腔圆才能好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