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打开手机浏览下新闻,看到两个热搜“向巴菲特提问的中国男孩”和“那一瞬间你感觉到贫富差距”,看似是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事情,打开评论却都在说同一个事—“中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级越来越固化”,“穷人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了”。
视频中那个11岁的男孩和我10岁的儿子相比,差距很明显,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些差距的?他们的优势在哪里?他们怎么拥有这些优势的?
下面是人的经历、思维和行为关系的一个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经历、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你所接触的人和事影响你的思想,思想又作用于你的行为并改变它,你的行为又反作用于你的经历,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形系统。
一、人的经历
从这个闭环系统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最基础的差距在第一阶段,即自己的经历,这个差距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以指数形式拉开的。
1、接触的人
这个包括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等,这些人中父母和亲戚是不可以主观选择的,而对你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他们的层次可以说从根本上决定了你的层次和你的将来:商人的孩子多半会成为商人,政客的孩子多半会成为政客。
2、经历过的事
你的学习生涯、你的工作经历,你的恋爱经历,你的婚姻等等,这些加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你。
3、读过的书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我们这些不是那么富裕的人来说,读书绝对是最便宜的提升自己的方式,走万里路真的很费钱。不过我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读书而没有实践,那肯定是纸上谈兵;光去做而不读书不思考,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
你所有的经历经过你大脑的加工,最终形成你的思想。
二、思想与行为
我把上面的闭环系统简化后得到如下示意图:
我先举个例子:
我身边朋友非常努力,TA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也要奋斗→我努力工作,比如接受996→工作做的好,升职加薪→我接触到更厉害的人→取其优点,完善自己→再努力,再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就......如此良性循环下去。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结果,但是如果不是按照这个来进行,某些环节出差错了,比如:我身边朋友非常努力,TA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嫉妒TA→我诋毁TA、中伤TA,我不努力......这样下去肯定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同样的一件事,你的想法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会天差地别,像最近几年都很流行的原生家庭的说法,你可以看到同样原生家庭出来的孩子,人生也会大不相同,这绝对和个体主观思想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思想影响行为的一个实例。
三、行为如何反作用于经历
还是上面的例子,良性循环的时候,我的行为是奋斗努力,拼命工作,换来的是我升职接触到更优秀的人,这就是改变了我经历中的接触人这个方面。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那些食物链顶端阶层的孩子,他们和我们普通孩子最根本的区别在经历不同,最大的区别在思维方式不同,但思维方式也是由经历影响的,找遍这个系统,结合我们自身, 我能得到的最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多读书!!!
也许读书不能让你从农民一跃而成为市长,省长,马云,马化腾,但是我们一定要努力,努力提高自己的上限,我们都是时代框架下的人,我们逃脱不了时代的命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努力跳的更高,我们当不了习大大,也许我们能当习大大的秘书呢,未来怎么样谁知道,你只管前进便好。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今天下班时看了下新闻,结果看到了这个热榜
这个问题一共有30881人关注,有1268个回答,我截取了高赞回答里面的一段话:
我是最开始接触微信公众号的那批人,这批人中有人用公众号赚了盆满钵满,而我一毛也没有赚到,我没有抓住机会吗?我抓住了,可是我肚里没有墨水,我没有持续的有用的内容输出,所以我失败了,而那些成功的人都得益于他们之前10年或者20年的积累,这个经历教给我的道理就是:人丑真的要多读书,没有知识,肉到你嘴边也可能吃不到。
后记:这篇文章我是发到我的公号上的,结果被屏蔽了,无法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