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出离心、菩提心、无常、无我

出离心、菩提心、无常、无我

作者: 惠沙金城 | 来源:发表于2019-06-11 20:53 被阅读0次

        无意间读到一本佛学书籍《次第花开》,书中写道:人活着,是因为关爱和求知,一是要依靠他人的关爱自己才能活着长大,(自己长大了也关爱他人,他人才能活着长大),二是自己的求知才能学会走路、说话,认知世界而成长,如果把关爱的范围扩大,由己及人及众生,那就是“慈悲”了,如果把求知的深度延展,由物及心,那就是“智慧”了。

        《次第花开》的作者希阿荣博堪布,幼年即到寺院跟随高僧大德修学佛法,二十一岁到世界最大的佛学院一一喇荣五明佛学院修学佛法,二十四岁获得堪布(佛学博士)学位。

        希阿荣博堪布对佛学的开示精妙而平实,由其开示、随笔结集出版的《次第花开》、《透过佛法看世界》、《寂静之道》等,自问世以来一直都是佛教类书籍的畅销书。

        一直以来以为学习佛法要有一定的人生际遇,经验、体会和佛学基础以及需要发心、静心才能理解艰深晦涩的佛经书籍,从中得到解答和感悟。

        而《次第花开》却给人一种柔和贴近的感觉,被喻为当今最优雅的佛学心灵随笔,人生指南,安顿心灵的智慧之书,拨开心灵的迷雾,获得重塑心灵的力量,像一朵洁白的莲花开放在心里。

        摆脱社会的惯性,情绪的奴隶。

        这是众多读者给予该书高度的评价和赞誉。

        我没有宗教信仰,不知是否能够读懂、理解这本书?本书好在,虽是佛学书籍,但不晦涩难懂,作者用通俗的语言,答问的方式,柔和的文笔,身边的事例,解说佛法,像涓涓细流,在读者心中流淌。

        试着边阅读,边思考,边笔记,然后陆续整理如下:

        1、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

        2、佛教,由尼泊尔至印度传入,在我国扎根开花,发扬光大。

        3、佛教分为藏传、汉传、南传佛教,又分大乘、小乘佛教。

        4、什么是佛教的信仰?没有功利目的,没有理由的相信,就是信仰,而佛教的信仰,就是相信“缘起、因果”,不信缘起、因果,无法学佛。

        5、皈依“三宝”是学习佛法的第一步,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定要有仪式感,剃发受戒的仪式,即是“剃度”、“烧戒”,剃掉头发,了断尘缘,披上袈裟才是出家学佛了,皈依三宝后正式进入法门。

        6、“出离心”。是指对“六道”当中所有的享受与安乐没有希求、贪恋之心,只是解脱之心,首先要生起出离心,坚守下去,对人性中的“五毒”,贪、嗔、痴、慢、疑就会慢慢地减轻,生起出离心,对学习佛法至关重要,幸福源于内心的安宁,你的思想逐渐走出“我执”,这就是“出离”。

        7、“菩提心”。是指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解脱和安乐,还要为众生成就佛果而皈依三宝,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培养菩提心非常重要,由此生起“慈悲心”,潜心进入,悉心尊守佛法戒律,才能熄灭“五毒”,超越“八苦”,得到解脱。

        8、 “无常”。诸行无常,即是任何事物不会被永久撑握而不会改变,无常,是自然界的法则,拥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佛学认为,无常是痛苦的代名词,当事物不按自己的预期或喜好发展,在无常(痛苦)还没到来时,从而陷入焦虑不安中,无常到来时有着强烈的痛苦和灾难,或死、失、恨、悲,苦,人们对无常有着强烈的抗拒和恐惧,人生本就无常,也就是说痛苦无时不在,意外随时发生,如果不认清和理解无常,就会生活在恐惧中而失去安全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之所以叫无常,还因为,任你什么人都无法避开的,人生皆苦,无常,是人生的常态。

        9、“无我”。诸法无我,刚学写字时,首先学写的字是我、你、他,用的最多的是“我”字,以后一直都是以我为中心,“我执”,就是以我为中心,佛学认为,首先要放下我执,才能做到无我, “诸法无我”,即是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利他就是利己,佛学讲“无我”,就要重新涅槃重生般的认识“我”,认识“利他”,这是何其的难,但不是做不到,所以人们一直默默修行。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由于受到自身“我执”的限制,很难做到全面和准确,这种偏差、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从而影响到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佛学修行的最高追求,是认识世间万物,特别是认识自己,认识生命,怎样的面对得到和失去,毁誉和赞誉,责备和赞美,快乐和痛苦……。

学习佛法,若得觉悟,能让你成为一只翩飞的海燕,不惧惊涛骇浪,翱翔苦寒的人生。

相关文章

  • 出离心、菩提心、无常、无我

    无意间读到一本佛学书籍《次第花开》,书中写道:人活着,是因为关爱和求知,一是要依靠他人的关爱自己才能活着长...

  • 《佛学的魅力》目 录

    一、出离心、菩提心、无常、无我 二、我执、法执 三、缘起论 四、因果论 五、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六、摩诃般若波罗密多...

  • 《次第花开》阅读札记3

    阅读篇章:《修行误区》的出离心、菩提心 阅读内容: 这个部分讲述了修行过程中如何培养自己的出离心和菩提心。 出离心...

  • 《次第花开》读书笔记之关键词+核心概念

    ①精神修持②安乐③烦恼与痛苦④无我与无常⑤相信因果⑥菩提心/慈悲心 /精神修持 1. 人的心理活动会影响外在的物质...

  • 无常无我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现实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固定的,是一直变化的,它们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只有变化...

  • 【平常语.甘露味】

    佛教里面常常讲无常、无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名为佛教的三法印。为什么佛教一直强调无常和无我?其目的就...

  • 阿松上师每日开示(1078)

    希望大家在修行初期,一定不要修太多的法,只修出离心和菩提心。 只是偶尔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有感...

  • 2019-08-10深念无常,不留后悔

    以佛教来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所以,凡是真心学佛的人,都具有无常观和出离心。“无常观、出离心”是佛教所强调的,可...

  • 无常

    我们常说世事无常、人生无常,相比我无我,无常更易于被人理解,释迦摩尼弘法的时候,也是从诸行无常讲到诸法无我,人有悲...

  • 无我唯觉观自在

    出离心,菩提心,清净心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性,心,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出离心、菩提心、无常、无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vc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