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孩子,1岁半开始认字,3岁读报纸,4岁上一年级,9岁上高三,10岁考进全日制本科,13岁读硕士,16岁上博士,创造了全国年龄最小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的记录,在很多报道里,张新杨是神童,也有很多人对此持疑问和担忧的态度。
他的博士生导师认为他对数学很有天赋。
看起来和普通学生没有什么区别。是个言辞之间几乎没有掩饰的孩子。13岁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讲一个公式,张新杨发现可以把很多数学公式串起来,感觉像发现一个新世界,于是起立鼓掌,遭受到了很多同学的鄙视。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有点孩子气的人,“我想要成为王者,否则没有地位”他说,“如果做不到,父亲会非常失望……”
从小到大,深受父亲的影响,2岁半认识了1000多个汉字,他的父亲是一个公务员。为了孩子的学习,十几年来,只要孩子在,从来没看过电视……
02
让孩子爱上学习,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以兴趣为本
两个基本点:有归属感~有一群小伙伴,有成就感。
张新杨的梦想很大:我想成为王者。
回到家庭里,你希望你的孩子梦想大一点还是小一点?
其实,梦想大小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拥有实现梦想的能力。
我想成为王者,一个王者,是否需要良好的领导力和人际关系?
张新杨的同学关系如何,一提起他,满脸的嘲笑。
大家觉得,孩子的人际能力是背课文出来的还是跟同学玩出来的?
有一种教育,把书本当作全世界,可世界不是书本。
另外有一种教育,把生活当作课堂。
03
张新杨的父亲既是老师,也是父亲,他24小时跟父亲呆在一起。
父亲自己曾经很优异,但因为学费比较昂贵,所以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
一切以孩子的学习为重,一切为孩子的学习让步。
可孩子的人格呢,人格培养是从小开始培养的,如果只是赶学习进度,忽略人格培养,就像盖楼,都没有钢筋,那个楼能稳当吗?
“留了隐患,当年14岁的2个神童都因沉迷网瘾而退学,我有可能走上这条路么……”张新杨担心自己也走上这条路。
父亲也担心孩子走上这条路,有一次发现孩子在看西游记,就把书藏起来。
父亲说枝叶要修整。
张新杨说:也许禁受风雨的树更能承受风雨。
父母心里年龄的高低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如果我们自己不成长,就有可能成为孩子教育的天花板。
一个人的心里年龄:儿童、青年、成年、老年。
大家觉察一下,父亲和儿子处在什么状态?
儿子一脸强硬,典型的青年,父子两发生冲突,深夜离家出走的是父亲,父亲处在儿童期的状态……
04
孩子热爱学习,一方面来自成就感,张新杨当然有,另一方面是归属感,孩子们喜欢玩游戏,试想一下他一直一个人玩,他能玩多久?
如果我们今天不以兴趣为本,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日后你天天守得住么?
张新杨的爸爸好不容易守住孩子度过网瘾的难关,孩子读博士的第一天,说:除非你们在北京全款给我买房,要不然我就不读博士。
就算张新杨的知识增长得了很高的分,可是他的人格分很低,30分以下处于啃老线,如果我们今天只抓学业,而不关注孩子的人格成长,我们的孩子以后真的能在社会立足吗?
接下来父母借钱在北京租房,骗孩子说这是买的,让他去念博士。但他去念博士后,发现融不进同学关系,他喜欢一个女孩子,但是也不敢去表白,时常冒出想要自杀的念头。
为什么说今天的教育必须全面为孩子的未来培根固本,由人格和亲情关系培养出孩子未来家庭幸福的能力,由人格和知识的面积培养出孩子未来独立事业的能力。
我们的孩子是要长大的,未来是要独立的面对他的人生他的家庭的,我们做父母的,是继续以前的应试教育的方法呢,还是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呢。
教育失误的代价,是在孩子长大后才发生的,他有延迟效应。
我们用新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感谢这个家庭的存在,让我们认识到教育的另一面。
亲情第一,人格第二,知识第三,一个家长说在陪孩子念绘本,然后她去上厕所了,等她回来发现孩子把绘本撕个稀巴烂……
她很想发火,但是想到了最近学习的内容,她压下怒火,问:孩子,你在做什么?
孩子说:我在做面条给妈妈吃。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非常感动,我们的妈妈已经开始尝试改变。
期望我们的家长越来越好,期望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