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iPad pro发布之后,有两个细节被广泛讨论:妙控键盘与激光雷达。实际上,每一代Apple产品都会被广泛讨论,Apple产品体系中,只有iPad的争议最大,可能这不仅仅是Apple一家,几乎所有的平板都会面临这样的争议。
平板不像手机那样:功能定位非常清晰,即便是PC笔记本也是,包括后面出现的超级本、超薄本等等,甚至包括之前短暂出现过的上网本。
薄,既是消费者对视觉的需求,还有应对快节奏的商务活动。
移动互联网时代,得益于智能手机的兴起,应用生态的发展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几乎所有需求。但我们都知道,再好的应用生态需要一款优质的终端设备完成最终的体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软+硬的结合。
早期,智能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其实就是满足这种商务功能的期望,因为我们都知道工作中,我们选择生产力工具时,屏幕越大,工作的体验越好。智能手机的问题在于过大影响手机的体验,过小影响工作的体验。于是,iPad作为一种替代品出现了。
平板形态从最初的统一,逐步分成两条线路:1、Apple将pc和iPad分开,分别对应不同的系统;2、win的做法是将pc版本的系统分成平板形态与pc形态。这两条线路本质是基于彼此应用生态的优劣势来确定的发展路线。移动端,无人可以与Apple的应用生态对比,而在pc端,win的优势显而易见。
无论是基于移动生态还是pc生态,目前对于移动办公的需求,给予的解决方案都是平板化,满足:触屏,便捷,待机等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严格来说,win系统的“平板”严格上来说更像是超级本,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平板。
iPad设计思路,其实受到了surface的影响。当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的时候,iPad的价值在降低,而surface的形态其实给了Apple重新设计iPad的思路,因为前面说过Apple的优势除了优秀的硬件,还有无数个优秀的应用,而且对硬件的适配度一直非常高。优秀的硬件设备结合高质量的应用(iOS app),Apple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场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办公场景的影响最大就是:大量轻量化的办公需求井喷,与此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质的工具类app,例如:石墨、幕布、印象笔记、有道笔记、MarginNote等等,这类的工具app相对于传统Office办公软件,安装更方便,打开更快,输入更快,这些应用支撑了iPad逐步成为移动办公工具。
即便如此,iPad的角色从生产力到爱奇艺也是瞬间的事情,也成为最大的吐槽。实际上,当我们谈论生产力的时候,是把那一切pc可替代的场景含括在内,举个例子:摄影师,以前只能通过电脑审核照片,现在可以通过iPad完成;文字编辑,以前只能通过pc,现在也可以通过iPad完成等等,关于生产力对于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场景与定义。举个例子说:工业设计师群体很难理解iPad会成为生产力工具。这是因为iPad的问题吗?其实不是,我们来明确下成为生产力工具的因素:
1、适合的屏幕;
2、键盘;
3、鼠标;
4、可拓展:屏幕、键盘、存储读取;
5、应用软件。
可见,iPad pro已经具备生产力工具的能力,但并非对所有人适用,原因并非是iPad pro本身,而是传统软件还没有完全适配移动设备的形态。
从2015年第一代iPad pro到iPad pro2020版本,几乎每一款生产力所需要的要素基本都已经具备。
“所以不是iPad不能成为生产力,只是对于你而言不适合。”
从长远看,在没有比较好的替代方案下,iPad pro的方案可能是最佳的,尤其是5G时代,大家别忽略了另外一个场景:随着网络传播的效率大幅度提升,在线云协作的场景已经具备实现的条件,包括在线开发(VSCode就有在线版本),包括华为提出的云电脑的场景。当应用、网络能够满足真正移动化场景时,谁的设备能够满足用户对移动化的需求(娱乐,社交,工具,办公等等),就能成为赢家。
目前,随着5G商用的落地,优秀的硬件设计能力结合丰富且质量高的应用生态,Apple iPad可能还有一段非常长的路可以继续走下去,也能给予消费者更多的想象。
当然包括安卓平板,华为的云电脑场景可能是安卓平板的另一个想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