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沟通是在共有经历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背景不同的人之间难以完成沟通。相似的人之间更容易建立感情
2. 噪音会影响沟通的质量,包括外在噪音,生理噪音,以及心理噪音,因此沟通应选择噪音小的时候进行或者尽可能地减少噪声。
3. 沟通分为质化沟通和非人际沟通,前者更具有私人性,后者则是为特定目标或者利益的沟通。
看入人里
4. 媒介沟通会带来网络抑制解除效应,会更多的抒发情感,袒露自己,加深了解,亲密或者保持关系。
5. 媒介沟通也会引起超人际沟通,关系更快地发展,但也需要一定的面对面的交流,不然会见光死的。
6. 我们最多和150人维持关系,他们分别是由5个核心人物组成的一个内部圈子,10到15个亲密的朋友组成的一个圈子,35个相对密切的人组成的圈子以及剩下的100人组成的圈子。
7. 在使用媒介沟通的过程中,也应该他人对于全神贯注的需求,注意言论文明,并且不要影响局外人。
8. 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的时候应该先思考后发布,因为互联网不会遗忘,还有要知道互联网的信息有些并不真实。
9. 我们对于自我的认识是主观的,它只是一种感觉。它会因为参照群体的不同而改变。所参照群体不应该太高或者理想化。
10.自我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自我意识可能会不愿意改变。这种认知保守主义会使一些过时信息成为自我是我们难以正确认识自己。
11.因为自我应验预言的产生,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自己相信的样子。可以用之于自己或者他人,但首先一定要传达出这种信任。
12.我们想向别人展现的形象是多重的,更多时候我们展现出的自我是根据原有经验而形成的。而觉知的自我与展现的自我的不同是正常的,前者是自己向自己的展现,后者是对他人。当然,他们都是我。
13.自我袒露要合适适度,第一,你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第二,量和方式,第三,风险合理吗,有建设性吗
14.模棱两可是自我袒露的合理替代方式。有目的性动机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暗示。
15.知觉常常会出现错误,刻板印象是归纳失真引起的,它以容易辨认的特征将人分类,并将一组特征加诸于群体中的绝大多数成员。这种刻板印象应当尽力避免。
16.信息量的多少会影响甚至改变对某人原先的知觉。因此个人的有些角色最好保持私密性,只要特定的一部分人了解。
17.生理上的和社会角色差异会影响知觉,不同人感官上的差异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比如发烧的时候或者抑郁的时候又或者是生理循环或者饥饿;亦或是不同的性别,职业或者是关系。
18.知觉有自利的倾向,我们倾向于用最宽容的条件裁断自己,将自己错误归咎于客观因素,举个例子,我不写作业我有理由,别人不写不行,亦或是某些诚实但伤人的话在亲密关系中造成的误解。
19.我们以为别人的观点一定类似于自己的观点,但实际不是这样。另外通常低自尊的人会猜想别人会以不利于自己的方式看待自己,高自尊的人会以为别人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对待自己。
20.期待会影响我们看待别人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自我应验预言的产生。
21.不要猜测别人的心思,建议使用知觉核验法完整过程如下:描述你看到的行为,列出关于此行为的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三是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做澄清。
22.为了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应当运用同理心,从另一个人角度体验世界,重新创造个人观点。
23.在与对方争执,观点对立的时候,可以采用枕头法。以你对我错,我对你错,双方都对都错,这个议题不重要以及四个立场都有道理五个维度进行思考。
24.非语言行为确实会引起某些情绪状态。比如当你笑的时候,你的确会感到更开心。
25.改变对一件事的诠释会影响他感受这件事的方式,通过改变情绪的影响方式,重新思考富于情绪化的事件的意义。事件本身无情绪,而是事件所具有的某种信念,自我内言很重要。
26.在工作场合中,隐藏情绪很重要,这种情绪劳动不仅是管理,而且是压抑,但这是必要的。
27.对感觉的表达应当适时,涌上心头的瞬间不是最佳时间。并且应当在分享感觉之前,先检查对方的心情,确认对方已经准备好听完你要说的话了。
28.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自己的情绪如何不能归咎于他人。
29.我们有时会错误的对情景做出危险的反应,有些假威胁来源于情绪记忆,只要一个事件于过去困扰你的经历有一点相似之处,即使是寻常事件也会引发无助益情绪。
30.应该谬误,认为世界应当按照他所想的那样运转,这是不理智的。而且应该这个词不应当在人际关系中经常使用。
31.无助谬误,错误的认为生活中的满意感是由于超出你的力量所决定的。更多的时候,不是不能,而是不愿。
32.灾难性谬误,认定如果某件灾难性的事件可能会发生,那么它就会发生。因此对于无助益的情绪应当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行理性的评估,监控情绪反映,注意情绪的激发事件,记录自我内言。
33.更多的时候我们只会注意到生活中的不愉快,生活中的愉快会被忽视,因此,意识到自己有助益情绪的能力是必要的。
34.避免对人物进行静态或者抽象的评价和指责建议,避免使用模糊的语言。
35.在不同环境中的语言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语用规则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要说不同形式的话。
36.沟通者会被与他们说话方式相似的人吸引,而调整自己的言语风格相一致,这会加深两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分化策略中,不属于该群体的人使用该语言会被认为是冒犯的。
37.免责语言实际上会增加对方对你的负面评价
38.在语言交流中,我们可能会将事实与意见或者推论混淆,将它们当作事实表达,这会引起争执。
39.尽量用中性的字眼描述你正在讨论的人事物和想法,避免使用情绪性字眼。
40.以你开头的带有攻击性的言论不好可换成以我为开头的,最好和你这个词一起使用,我们这个词很好,但应结合我的语言一起使用,比如我希望我们。注意表达个人想法时慎用。
41.我们的字词不仅反映了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也影响了我们如何人看待这个世界。
42.真诚的面部表情通常不会超过五秒,否则可以怀疑她的真实性。
43.符合文化语境的触碰有助于增加好感,有更正面的评价。
44.人与人之间的距离,0.46米,到0.76米,3.66米,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以及公共距离。
45.倾听者应当更频繁的作出回应,尤其是非语言沟通方式的回应。不要企图把话题引回到自己的身上,或者只针对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回应。
46.隔断型倾听,出现不愿回答的问题,根本听不到他或者注意不到它。又或者企图从对方话中搜集信息,以此攻击说话者的言论。或者倾听时意识不到对方的感觉。
47.更好地倾听不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关心的事情上,并将思想集中于对方所说的话上,不要做出错误的假定,认为对方所言已知。
48.倾听者最好的回应应当是借力使力,用简短的言辞鼓舞对方多说一些话。
49在安慰其他人的时候,要集中在说话者的情绪上,不应当否认对方拥有某种感觉的权利,看清事情的重要性,聚焦在彼时彼地而非此时此地亦或是火上浇油或者自我聚焦。
[if !supportLists]50. [endif]我们喜欢跟我们类似的人,但是我们更容易被我们相信存在的相似性而非实际存在的相似性吸引。
[if !supportLists]51. [endif]人们更有可能和那些姓与名字相同,相似生日,甚至相似球衣号码的人吸引。而一些重要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的人吸引力也将达到最大。
[if !supportLists]52. [endif]但是我们通常会极其讨厌与我们相似但是行事风格不被人喜欢,无礼的人。
[if !supportLists]53. [endif]通常我们会喜欢也喜欢我们的人因为这实际上提高了对方的自尊。但是例外情况是你不够真诚或者你的喜欢不符合对方的自我概念。
[if !supportLists]54. [endif]通常我们会被那些聪明却有显而易见的缺点的人吸引。
[if !supportLists]55. [endif]近水楼台先得月,通常我们易于同常常见面的人建立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接近会带来好感。
[if !supportLists]56. [endif]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如果与对方相处带给我们的报酬大于或者等于我们想要付出的成本,我们更愿意建立和维持这段关系。
[if !supportLists]57. [endif]在一段关系中,关系会在 抱紧我放我下来 让我一个人 这三个维度进行循环
[if !supportLists]58. [endif]尊重感能比喜欢更好的预测关系的满意度,被人认真对待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一段关系中的气氛也取决于人们相信自己在其他人心中受重视的程度。
[if !supportLists]59. [endif]维持人际关系要保持关系的积极性,开放性,承诺,,帮助打理生活以及关注彼此的朋友家人。
[if !supportLists]60. [endif]对对方提供的支持包括情感支持 信息支持以及工具支持,大多数的支持是不足够的。
[if !supportLists]61. [endif]爱情三角理论将爱情分为三个向度,亲密激情和承诺。三者不同方式的结合塑造出不同形式的爱情。
[if !supportLists]62. [endif]要选择对方呢想要被爱的方式,用他们而不是自己的爱的语言,去爱他们。
[if !supportLists]63. [endif]沟通中的信息包含肯定信息和不肯定信息,应当减少不肯定信息比如回应缺失,插嘴,岔题,无人情味或者含糊其次表里不一。
[if !supportLists]64. [endif]介于二者之间的是异议信息,包括攻击,抱怨和争辩。抱怨的时候应当注意抱怨行为而不是性格;争辩注意攻击的是观点而不是人。
[if !supportLists]65. [endif]肯定信息包括重视,承认和赞同。承认指认为对方意见是有价值的。
[if !supportLists]66. [endif]有效控制防卫的方式包括将评价式沟通转变为描述式沟通。比如:
评价:你的笑话令人作呕
描述:当你讲下流笑话的时候,我真的很尴尬。
[if !supportLists]67. [endif]第二种会唤起防卫的是表现出支配性的企图,应当将这种支配导向转化为问题导向,显示出是和对方一起在做决定。比如:
支配:你接下来两个小时最好留在这里
问题:等会有一个重要的包裹要送到,我出去的时候能麻烦你待在办公室里吗?
[if !supportLists]68. [endif]说话时隐藏真实动机也会引起对方的防卫。比如:
策略:你下班后要做什么?
自发:我下班之后要搬钢琴,你能帮我吗?
[if !supportLists]69. [endif] 变冷淡为同理,要体会别人的感受,试着把自己置身于他们所经历的情境中,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尊重。
[if !supportLists]70. [endif]第五种唤起防卫的行为是优越,任何传达出 我比你优越的含义的信息都会激起防卫。比如:
优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平等:我有不同的看法
[if !supportLists]71. [endif]第六种是自信的认为自己知道所有的事实,坚持自己观点的确定性。应该改变这种方式为协商。比如:
确定:那绝对行不通的
协商:我认为如果你用那个方法可能会有麻烦。
[if !supportLists]72. [endif]清晰信息处方是避免上述行为的好方式,完整的信息描述应当包括所论及的行为,解释,感受,情景的结果以及说话者的意图。它们出现的顺序不固定
[if !supportLists]73. [endif]面对他人的批评时,应当试着借由同意评论中的事实以及批评者的观感来了解批评当中的含义。
[if !supportLists]74. [endif]直面痛苦,承认痛苦可以有效缓解痛苦。把它毫无保留地写下来也是蛮好的。
[if !supportLists]75. [endif]惊险刺激的情景下更容易让Ta 对你念念不忘,因为这让Ta 潜意识里误以为心跳加速是你带来的。
[if !supportLists]76. [endif]很大程度上,你的焦虑来源于注意力的分散。从现在开始,停用朋友圈,卸载无关紧要的app,让生活简单些,幸福指数蹭蹭蹭往上涨。
[if !supportLists]77. [endif]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即使当众出丑也不要怕,你并没有那么多观众,别人关心自 己还来不及,哪有那么多闲心思放在你身上~
[if !supportLists]78. [endif]对于拖延,事实上,你只要能够克服工作开始的前几分钟,后面就会好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