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阅深读】读书会在2021年元旦之前进行了第一期的深度阅读,与简书的小伙伴和身边的小伙伴们一起,共读《非暴力沟通》。
因为跨越年关时间周期长了些,第一期结束之后,暂停了一段时间。
在2022年5月份,开始第二期的共读模式。
目前已坚持50天,每天早上五点至六点直播读书。
已共读书单《了凡四训》、《生命的重建》、《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认知觉醒》,正在共读《认知驱动》。
一开始是因为我跟小伙伴有共同的想法,想坚持早起,想要坚持读书,且想要深度理解的去阅读。
真正把书读懂读透,而且是读原文。
我们在当天上午提案、当天下午商议,当天晚上就开始进行招募,第二天早上直接就启动了。
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执行之彻底,让我们自己也佩服自己。
更让我们佩服自己的事,已经坚持早起五点读书50天了。
这是成长的一个阶段,是一个坚持早起读书的节点。
因为所有的小伙伴们都从来没有坚持这么久早起读书。
早起读书,让我们养成了好习惯。早睡早起持续输入,并同步分享讨论,表达交流,进行有效输出,读后落地践行。
也是在今天早上,让我自己内在觉察,但总感觉还缺了点什么?
一开始有说过,每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的。
有的小伙伴从来没有写作过,没有这种习惯,且大家的生活工作都非常的忙碌,最近也是暑假班。
所以,在读书笔记和视频直播输出方面,没有在前期做太多的强求。
毕竟,能够坚持这么久,已经很不容易,确实大家的时间每天都不够用。
我自己也是强烈想要输出读书笔记的,但没有践行这一条原因和大家是一样的。
就在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让我想到了已经坚持20天的晚间日记,每天根据一个话题和一篇文章的参考,输出50到100字的感悟。
这个要求不高,数字不多,能够持续保持一种灵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即便现在时间不够用,能不能每天把读书笔记,也减少到50到100字的灵感或感想输出呢?
答案是可以的,因此就开始了今天这篇文章的随写。
因为马上要去上班,简单随写一点今天的读书感悟。
《认知驱动》第86页第三节:一劳永逸:想要一劳永逸,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作者说到,好的生活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的。
如果始终在舒适区,容易因为无聊而走神,容易因为躺平而麻木。
如果在拉伸区,舒适区的边缘增加一点点的难度或者成长的目标,有成就感又有挑战,进步的最快,最容易到达,能够坚持下去。
如果在困难区会感觉到挑战太大,压力太大,容易畏惧而逃避。
始终保持在高压状态下,容易让人崩溃。
始终麻木不仁,人也会变得与社会脱节。
学会控制的艺术,把压力控制在舒适区的边缘,好的状态、舒适的区域占到80%,困难有挑战的部分占到20%。
每次逐步增加一点点的小难度,这样就能够保持持续的成长。
(增加简单随写感悟,也是这个道理。)
先去工作了,随后有时间再续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