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容易被表面的一些问题迷惑住,而忘了根本。
过年去采购的时候,面对着最后需要定夺的两件物品,我们的问题:选哪个?
而真正的问题应该是,我之前做了什么,会导致我现在在这里游移不定?
成年人的世界,如果你必须选择,而且选项很少,那一定要思考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是真问题
这是“元问题”
想清楚元问题,那些细枝末节的选择,很大一部分,会消失,留下来重要的,你也可以很快想清楚。
所以,这个问题,这个表面的/细枝末节的问题,如果给一个简单粗暴的答案,那就是:精心培养。
为什么?
自己不后悔……
人做事情,很多时候都是会后悔没有干过的事情,而对做过的,即使不成功,也没有“那么多遗憾”。
所以,从心理收益的角度来说,精心培养是个好的答案。
这样子做了以后,就可以把“锅”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当年,给你安排的……你自己没能……”
缺点:每天跟个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顶,催促、指责、大概率会常常出现。
类似于一个投资人,投了一大笔,满怀希望,当然想要高回报。
那种“我家的就随缘了”这种“佛系”的话,你听听就算了。他很可能直接付费找服务,才有可能有时间和你在这里唠孩子。
如果我,我会怎么办?
我会把孩子种在花盆里,然后守护。浇水施肥捉虫是我能做的事情,但是长几片叶子,叶子长得大不大,这就不是我可以控制得了的。
孩子是一颗种子,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一部分,而后天的环境,对长大有影响。
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占的比例和影响大小是不一样的。
0-3岁,你就是神。
3-6岁,小朋友有点意思,爸妈还有一些亲昵的长辈,时灵时不灵
7-12岁,同学就是我的生活的一切,大人挺烦人的。
13-18岁,我就是天,你们都别来烦我
18- 岁,如果悟性好,学习力强,找到了人生方向,开始逆天改命了。
如果浑浑噩噩,依旧重复16-18岁模式,也在成长,会比较慢。社会毒打过后,可能乖一点,但是还是差一截,和逆天改命成功的人相比,估计这辈子,难追上。
概括一下:孩子越长大,父母的作用越小。
与其担心教养模式,不如去考虑相处模式。
毕竟,真正能教育出来优秀的子女,需要不止一代人的努力。
我们只能做自己可以做的。
对孩子的成长,心存敬畏。
对自己的能力,少些傲慢。
没错,觉得自己对孩子负有无限责任,是傲慢……
祝:早日相处不拧巴,孩子可以跟你讲任何事情,一切事情,是的,一切。
一起上行^_^
来自脚踏实地的土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