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批改的转变
熊思敏/文 2018.11.13
反观自己批改习作也是这样的:“抓了芝麻丢了大西瓜”,我们在批改的时候过多地干预,会降低孩子对习作的兴趣。从四年级开始,我基本没有精雕细琢班级孩子的习作。只要内容符合主题,表达清晰便可。本学期起对习作的批改主要分三步走:
一、 主要把用在自评和互评上,我估计自己的训练方向是没有错的。
二、 学生自评、互评,并详细规定要评几处。
三、 在讲评课上,先读离题习作中有核心问题的板块,让学生指出存在的弊端;然后读优秀习作,让学生从文字中感悟,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我自我感觉这三步走还是可行的,但我总感觉这样的批改有“三不高”,不高质、不高效、不高明。比如:孩子不知道从哪着手修改自己的习作,互评的孩子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孩子猜不明如何才能达到老师的标准。
听了《全批全改作文的困境与突围》,我发现可以从以下方面对习作做一点改善:
(一)转变观点
以前总是挑有毛病的习作,但现在要开始转变了,要从挑变赏。在习作讲评课上,要引导学生学会挑出习作的优点,放大优点,教会学生从找好词、好句、好段来挖掘习作的亮点,无论是哪一种性质的习作。
(二)转变意识
为了放大习作的优点,那么必须给孩子提供广阔的平台。除了课堂,我们还可以通过微信、班级博客、墙报、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等多种方式,从而形成竞争,提高孩子对提高习作质量的热情与积极性。而我将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我们东莞特色平台是“微课掌上通”,为此,我决定利用此平台,上传孩子的习作,让孩子们对自己喜欢的习作点赞。
2.每天选一篇文章作为“今天佳作”,在午读时间分享。
3. 选三位孩子的习作,到别的班级去读,看哪一篇文章得到的掌声较大。
(三)转变策略
教师不要在“鸡蛋里挑骨头”,而是在“骨头里挑肉丝”。看在眼里,但不要放在心上。主要有以下的改变:
1.尽量通过打高分,提高孩子写作的信心,比如:优变优+、良变优、合格变良。
2.教学学生使用修改符号。
3.遇到有小问题的地方,给他稍为加一个修改符号,让孩子自行添加。
(四)转变操作
前面的三点改变只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但这部分的转变非常实用,我忍不住要记下来,想马上试一试。具体操作如下:
1.习作要分为A、B、C三个等级。
2.从三种等级中各抽取两本
3.边评讲习作边教学生如何修改改,先教学生用波浪线和三角形提取出以下的重要信息(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其实这些就是习作的优美词句。
4.给自己习作加分,并出示以下简单的标准:时间(10分)地点(10分) 人物(10分)原因(20分)经过(20分)结果(20分)还要其他的额外加分
5.多一个地点加10分,如此类推。(缘由:因为地点开始转换)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明白5什么是具体地写。
6.给自己习作减分,出示以下简单的标准:不涂抹(-5分)、格式不对(-3分)没写标题(-2分)等。
7.评分:然后按照最后的得分,来评优、良。
8.教会学生写评语:分别是赞美句和建议句。如:该篇文章在“XXXXXX”方面写得好;假如在“XXXXXX”地方加“XXXXX”就更好啦。(在正文后空两行,开始写)
9.老师检查时,只关注学生的评语
10.学生自评、互评(因为红笔不是权力)
南京跟岗学习日志(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