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践行日记
0113-2020(改变认知)

0113-2020(改变认知)

作者: 包青松 | 来源:发表于2020-01-13 22:11 被阅读0次

    熊孩子不听话,家长一般都会给他点颜色瞧瞧。不过往往是,你管得越严,他就越捣蛋。你可能觉得,这就是逆反心理吧。但是最近,公众号“徐弃疾”发了一篇文章,说这可不是逆反,而是和心理学上讲的认知协调有关。

    简单说,如果人脑子里有两种矛盾认知,就会不舒服。举个例子,一哥们爱抽烟,他看到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就会感觉不爽。因为他抽烟和吸烟有害健康这两种认知是矛盾的。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解决办法,要么改变内在认知,比如戒烟。要么就寻找外部理由,比如告诉自己,吸烟很有魅力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啊,等等。

    可问题是,如果外部理由太充分的话,他的内在认知就不会改变。比如,熊孩子就会遇到这种情况,说一个小孩老是爱打妹妹,那大人就会管他呀,这时,他虽然会听话,但会感觉不协调——一方面想去继续打,但同时又不敢。这时候,如果家长严厉惩罚他,孩子会认为,我之所以没打妹妹,是因为怕大人惩罚;这样他就有了外在理由来解释自己的矛盾,但内在认知并没改变,所以他会趁大人不在时继续干坏事。但如果惩罚很轻微,以至于解释不了他想打又不敢打的矛盾心理,他就会自己另找原因,比如他会觉得自己真的不喜欢打妹妹,或者打小孩没意思,也就是说,他的内在认知变了,慢慢地他就不会那么喜欢欺负妹妹了。

    研究人员做了个实验。让一群5岁的孩子选几个他们最感兴趣的玩具。选完之后,研究者对一半的小孩说,这个玩具你不能玩,不然我会生气哦。而对另外那一半的小孩,研究者就用了非常严厉的恐吓语气,警告他们,要是玩的话,以后我永远都不给你再玩玩具了。

    结果一段时间过后,研究者发现,那些被轻微警告的孩子,觉得玩具没那么大吸引力了。因为他们慢慢把不玩玩具,归结到自己不太喜欢它们。而那些被严厉警告的孩子,他们对玩具的兴趣就有增无减。因为他们内心总觉得,自己是想玩的,是大人不许他玩,这样玩具的诱惑力反而更大了。

    所以你看,对付熊孩子,还是得以引导和教育为主。要是管得太严,就恰好给了他一个充足的外部理由,他也就不会自我反思,最终越管越不听话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113-2020(改变认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on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