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读了100本书的你与一本书都没读的人依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为什么读了100本书的你与一本书都没读的人依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作者: 闲庭落 | 来源:发表于2018-01-30 11:39 被阅读25次

    闺蜜看到许多公众号都说,想要提升自己,最快的方法就是一年读100本书。看多了这样的信息,闺蜜也急吼吼地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年要读100本书,哪怕加班回来已是凌晨,两眼已经睁不开,她依旧要完成每天20页的任务。等到一年结束,她在朋友圈晒出了长长的书单,我在手机的这一端都能感受到她那浓浓的自豪。同时,她立下豪言壮语,第二年要读150本书。

    看到那份长长的书单,我问她其中的一本,“这本书怎么样?都写了点什么?有哪些精彩之处?”

    闺蜜陷入了沉思,很长时间才说:“嗯,这是一本好书。”而后支支吾吾。

    我笑她,“你和那个一本书都没读的人,没什么区别。”

    她却辩驳说:“你不懂我这是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但是闺蜜只抓住了不求甚解,却忘了后面还有欣然忘食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那么究竟应该怎么阅读,才能达到既能快速吸收知识,又能让知识为我所用呢?

    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具体地介绍了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为什么你是在看书而不是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阅读领域的一本圣经,在出版的40多年来一直很红,是全美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客。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其中一位叫莫提默·J·艾德勒,他是个传奇性的人物,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有着很高的声誉。另一位是查尔斯·范多伦,是艾德勒的同事,二人主编过1975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成书于20世纪40年代,30年后,范多伦和艾德勒又重新改写了这本书,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

    有人看到这本书会觉得很诧异,我们从上小学开始便在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根本不需要再学习如何阅读。事实上,我们的阅读效率还停留在上学阶段,根本没有得到提高。

    回想一下我们读书的过程,拿到一本书后,大概翻一下作者介绍和目录,便直接从正文看起了,一直看到最后一页。遇到不懂的地方,立即百度。阅读时,读到有意思的或者有感悟的句子用笔画出来,或者抄到笔记本上。勤奋的人呢,最多再写一篇读后感,想一想这本书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新观点或者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帮助,这样也就万事大吉了。在作者看来,这种阅读方法,只停留在小学水平。这也就直接导致我们阅读时,下了很多功夫,到头来却什么也没有学到。

    在这本书中,作者具体介绍了四种阅读方法:

    基础阅读——只要不是文盲都可以进行的一种阅读方法(最基础的方法)

    检视阅读——系统化略读的方法(有限时间的阅读方法)

    分析阅读——像侦探破案一样带着问题去一条条寻找线索(最完整的阅读方法)

    主题阅读——了解一个领域知识、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好办法(最费力最主动的方法)

    这四种阅读方法,贯彻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

    为什么你的阅读效率还停留在上学的水平?

     

    有人说我看书看得很快,根本不存在阅读效率低的问题。可是,读得快不等于消化得快。也有可能是你读报纸、杂志的速度很快,可是读一本专业书籍的时候,就不见得依旧效率很高了。

    阅读一本书就像是一个侦探破案的过程,先是带着问题去一条条发现线索,比如找出这本书关键的字词或句子,将这些句子重新架构来找出作品的主旨,而后像做总结一样用一两句话概括这本书讲了什么,也就是找到了中心思想。最后,还要像侦探一样一步步进行推理,看看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有哪些是作者没有能力解决的?

    这样来读一本书,就像是抽丝剥茧,最后一定要读到精华。正像这本书所说的,一本书盛装而来,读者应该掀开它的外衣,剔掉它的肌肉,最终才会得到那副骨架。

    想要在一个领域内获得更多知识,还要学会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个比较复杂的方法,列出书单,找出每本书相同的篇章,比较不同的观点,可以说主题阅读就是一个将已有的知识揉碎了重新建构知识的过程。就像是把鸡蛋打碎,然后做出一盘番茄炒蛋一样,基础还是那些基础,但是内容却更丰富了。

    主题阅读有利于帮助我们加深印象,便于长期记忆,同时还能构建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你读了一100本书思想依旧停留在原地?

     

    回到一开始的那个问题,为什么闺蜜读了100本书,却依旧什么收获都没有呢?

    许多人说,钱钟书读书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喜欢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读书的时候,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却不易遗忘。

    而同样的方法,奥之宣野也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和《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反复提到过。

    关于读书笔记的方法,作者提到了三种:结构笔记、概念笔记、辩证笔记。

    艾德勒说:“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阅读这件事。”评论一本书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件难事,不是只会说这是一本好书还是烂书,要不就是碎碎念的读后感。

    其实你只要本着以下四个原则即可:

    证明作者的知识水平不足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证明作品的逻辑有问题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不完整

    虽然说,最能学习的读者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但是在评论前,你还要确定这么几点:

    除非已经做了详细的思维导图,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评论

    评论不是参加辩论赛,没必要争个输赢

    在评论前,要确定自己的观点有独到之处

    其实就是一句话,无论是像侦探破案一样带着问题去一条条寻找线索,还是像钱钟书一样做详尽的读书笔记,甚或是有价值地评论一本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读过的书能够为我所用,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等到需要时可以信手拈来,而不至于说读了100本书,最终却只会支支吾吾。

    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就像是吃一道美食,如果你选择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囫囵吞枣,那么你是没什么收获的,甚至连味道都没有尝到。对一本值得阅读的书来说,要像吃米其林餐厅的食物一样,细细咀嚼,慢慢消化。这样不仅不会对我们的肠胃造成负担,我们还享受了吃美食的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读了100本书的你与一本书都没读的人依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oq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