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双十一,是购物最疯狂的时候,很多人熬夜至午夜十二点,只为了抢购限量的低价商品。然而,很多贪便宜买来的小物件,却在我们的新鲜感消失之后,被弃置角落。有时候,我们一时发热购买的,往往不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我们只是享受着这种被“宠爱”、被“褒奖”、被“尊崇”的过程体验。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多农村居民开始刻意去接触新兴事物。正如互联网是伴随着电子产品日趋完善而迅速兴起。聊天与购物正成为如今的主流,电子竞技由当初偷偷摸摸的包夜,变成了光明正大的体育赛事。
信息技术正在引导着我们的思维习惯,不可否认的是看似不起眼的互联网,却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小时候,为了防止钱财外漏,我们把钱财用碎布片包好,装在最里边的衣服口袋。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商家也在专门去采购这种贴身衣物以达到利润率的提升;而现在,随着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加,信息化衍生出的电子产品正无缝链接着人们的日常出行。
以前,家庭观念相对保守,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送货上门的只有实体店面,周转最频繁的莫过于信件,忙碌时一包泡面就能当晚餐,买衣服要上身试穿,要吃到各地的美食只是一种奢侈的幻想。那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总在茶余饭后聊天中获取新闻咨询,在我们看来特别稀罕的见闻却每天在发生着。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不可思议的那段过往,已成为常态化的一种趋势。各种信息技术在如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越发成熟,但人们的劣根性还在,把讨价还价的本事带进了淘宝店,把沾沾自喜的虚荣晒到了朋友圈。
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暴露着精神世界的空虚。我们再也没有心绪好好思考,再也没有精力去美美地读一本书。习惯了信手拈来的“快餐文化”,随口而出的“网络词汇”让我们的外表看起来更符合潮流的定义,然而在华丽的伪装下却有着一个随意、安逸、浮夸的内心。
很多人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以便给自己停滞不前的脚步找一个舒适的依据。与城里孩子富裕的家境相处,农村的孩子显然要略逊一筹。但近几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的大力推进,一系列扶贫政策相应出台,农村孩子的生活得到了很大保障,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温饱,而是为了斩断贫困的根源。
与健康扶贫着重身体素质的方向不同,教育扶贫更侧重对于孩子的整体规划,其中以引进沪江互+计划为例。互加计划实行线上授课、线下引导的双师课堂模式,链接全国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乡村学校艺术课程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大、更远的世界。
小时候,山的那边还是山,我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总让孩子们走出去,我们自身却因为内心深处的自卑与浮躁,给不了孩子们出路的明确方向。孩子们只有借助网络课程的延伸,才能让他们的梦想变得远大。
丰富的课程设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获取知识的兴趣。它是学习动作自主发生的驱动,是一切精神食粮储藏的基础。让孩子们在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之前,让他们先爱上阅读、爱上算术、爱上音乐……这种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归属感的课程体系,让孩子们把对于网络课程直播互动时的期望与努力,嫁接在传统课程一对多授课时的活力再现。
在每一个与鸡鸣相伴的早晨,把每一天最好的状态,通过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他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古往今来的诗意人生,被寒风不断袭击的秋冬,也能发出“秋风扫落叶”细腻感言。
书籍的宝贵之处在于它能以传世的经典语录,让你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领悟“遗世而独立”的哲学内涵、“出淤泥而不染”的自我格局。他们在历史与现实的触碰中,看到的应当不是无奈与迁就,而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意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愿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仰。
我们为了省钱熬的夜,却不曾把知识放在枕边。就让我们的孩子在新型教育形式的引导下,在让我们思想沉沦的电子产品面前,展现出无比自信的修养,让信息技术为他们掌灯,学习的场景无处不在。
人的一生所要追求的东西太多,除了权利附属的约束,我们应该大度地让孩子有各自的钟意。不论是翩翩起舞、或者是喜文好墨,当爱好融合于职业,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是自我修炼的体现。只有多渠道的教育辅助,才会有多种类的社会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