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樊登读书中《与哲学家谈快乐》,其中有关坚持与放手一段,让我想到对于最近百喻经中频繁提到的破除我执,特摘抄: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这个观点和前面的“坚持”是矛盾的。前面说坚持才能带来快乐,后边说放手才能带来快乐,这到底让我怎么信,信谁?各位,这怎么理解?其实斯多葛学派告诉大家的是:不能改变的,就去接受;能改变的,就去坚持。像学英语这样的事,你应该坚持,坚持就能改变。
但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件事到底能不能改变,没有人知道。就好像一个中学生过来问你,我语文学不好现在应该怎么办,我要不要放弃语文?你怎么知道他努力了以后能不能学得好呢?如果他怎么努力都学不好呢?或者如果他努力之后就能学好呢?这是你不知道的。
生命就是这么复杂,这对矛盾不是刻意为之的,这是生命中的一个悖论。如果生命都有标准答案,不会出现任何矛盾,那该多么无趣。所以这对矛盾正是生命的高级之处。哲学告诉大家,该坚持坚持,该放手放手。坚持是做事,放手是心情。你在做事的时候,你可以坚持,但你的心情是放手的。
这就是孔子的境界。孔子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能做官就努力做官,做不了官了那就毫不留恋。因为对于他来讲,他的内心中并没有执着,但他在外部努力上做到了“尽人事”,然后“听天命”。“听天命”绝对不是躺平,而是“尽人事”后内心“一丝不挂”。这就是孔子的厉害之处。这个作者在“放手”这一章,引用的哲学家就是孔子和庄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