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

作者: 庸自扰 | 来源:发表于2019-10-25 18:36 被阅读0次

1

终于看完了这一部书,前后大概持续了一个月之久。

这本书其实我挺喜欢的,我喜欢看一个人从小到大再到老的生活经历带给他的经验与蜕变。这本书其实还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成长,这也是我很偏爱它的一点。

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都很喜欢克利斯朵夫这一个人。不管是小时候遭受许多苦难的他,青年时愤世嫉俗而遭到孤立的他,还是老年时越过了燃烧的荆棘这一火线的他,我一直都喜欢他。因为克利斯朵夫最本质的一点,那就是他的“真”!他不会欺骗自己。现在的人都太会欺骗自己,欺骗别人了。

因为这一部书实在很长,所以在历时一个月看完之后再来写这篇读后感我真的是觉得很难受的。难受在于 第一,在这部书中我自我感觉得到了许多启示,摘录了许多喜欢的有哲思的句子,但要在这里全部呈现出来我觉得工程巨大。第二,我想在这里呈现出来的东西像一座山那么大,而我现在仅仅是站在山脚下看着我理想中的这座山,想着要去攀登它而达到使自己满意的程度,不知要耗费多少心力。望而生畏,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了吧。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结尾。

《约翰·克利斯朵夫》

“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呢?”

孩子回答说:“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这是多么富有哲思的对话,是多么美好的文字组成。它启示你未来的日子虽然很难,但是像克利斯朵夫那般,只管向前啊,扛着这个孩子逆流渡过人生的这条河一切就都轻松了。你会看见金色的太阳升起,你会喜欢当初坚持一路往前的自己。

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人,只知道往前走往前走。过程中谁也不知道自己能够走到哪里,会变成怎样的一个人。只是在过河的过程中,每一天每一天的修正方向。有的人在意目的地或者说有一个较为清晰或者模糊的目的地,那么他就会往那个既定的方向前进,达到了这个目的地接着再往向下一个。有的人不太在意目的地,所以前进的方向也就随心随意了。一旦在路途中遇上了什么,也可能就此停止前进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目的地已经到了。

2

我觉得我写这样的读后感真的是过于随意,过于琐碎。想到哪里,于是就写到哪里。还记得小时候老师对我作文的评价——像记流水账。我现在仍然有这样的感受,而且现在就是这样。

那我为什么还要写呢?因为我听说了一个铁一般的规则。输入就要有输出,同时并行才会有更好的领悟。虽然我现在对于自己的输出没有较高的要求,只是写就好了。但我是觉得未来某一个时间点,我可能会产生变化。或是因为在阅读过程吸收了某些作者的文笔脉络,或是因为不知名的缘故就产生了质变,我也说不清。

在近几年的阅读当中,说我没有变化那是假的。以前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甚至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因内心强大而生出一种体恤式的温柔”,可以说我一直以来追求的就是这个目标。

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但这是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变化。只有一个确切的感受,那就是我在变得好起来,我会追求更好,更加好……像克利斯朵夫一直追求的那样……

克利斯朵夫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

小时候他求的是满足温饱,精神上的满足他甚至没有时间去关照。在生活的魔爪下,能够拼命挣脱出来就已经使人耗尽心力。

青年时期的他,依然挣扎在温饱线上。同时还要照顾母亲,但那时候他的母亲还可以出去做工,不至于让他一肩挑起生活的重担。那时候,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但这是长大到一定年纪后,自然就会产生的,并不是他有闲暇来照顾他的个人精神。这时候精神生活也是他必须花费心力来照顾的一个角色了。

中年时候的他,被迫逃亡法国,在那里他依然过着像在德国本国一样愤世嫉俗的生活,看不惯的一切都要说都要批判,从不肯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在法国他结识了一辈子的好朋友奥 里维,一辈子的挚爱葛拉齐亚。这也给他的人生加入了浓墨重彩的两笔,如果说没有这些,很难说克利斯朵夫会成为最后的克利斯朵夫。可见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必要的,没有多余没有不应该,最后这些经历都会化成你的血肉融入你的骨血,继而成就你。

老年时期,克利斯朵夫反倒平和了。区别在于以前对于他不认同的一切,他都会奋起反抗批判,现在他倒是更喜欢接触与他不同的一切,并且以平和的心态包纳这些与自己最不相像的成分,因为他觉得这些不同才是给自己最好的养料。我理解的是,他永远都在接受新事物,从不因年龄,因阅历,或因时代浪潮太快而禁锢自己、放弃自己,换句话说他——克利斯朵夫永远都是一个新鲜的人。

回到最初,克利斯朵夫他一生追求的是什么?

我提出了一个我也无法回答的问题。看完了他的一生,随着他过了一生,我也没有看明白他追求的是什么。最后那么平和的死去,究竟因何而此。但不得不说,我是喜欢他的一生的,特别是晚年的心境。我想我也会如他一般,从幼年、青年、中年,最后步入老年;我更希望我会如他一般,因阅历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开阔的心境,不息的奋斗,永远新鲜的灵魂等等……

3

约翰·克利斯朵夫·克拉夫脱先生

我什么时候能够一睹你的全部面容?

我的左肩上也扛着一个名叫“即将来到的日子”的孩子,请给我如你一般的勇气,带着他直走到河的对岸去。

相关文章

  • 克制和耐心

    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高托弗列特没有多少文化,但他是克利斯朵夫的人生向导。他告诉克利斯朵夫作曲时要态度真诚,...

  • 他一边啃着一个小面包,一边搭上电车

    ​ 最近,我在读《约翰.克利斯朵夫》。 这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描写了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奋斗的...

  • 《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编辑

  • 「自律挑战」Day 4/100

    【运动】 day 4,建行10公里 【阅读】 《约翰克利斯朵夫》心思缜密的克利斯朵夫从小就受尽疾苦,他正在去往成功...

  • 是命运吗

    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一部分 01 开篇就引出了主人翁小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出生,再娓娓叙述他的出身,他的母亲、祖父...

  • 从灵感到创作

    今天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到他对青年克利斯朵夫音乐灵感如光明照耀、电流通过的欣喜,进而实际尝试创作...

  •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12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1915年,罗曼·罗兰凭借《约翰·克利斯...

  • 奥利维和他的妻子

    看《约翰.克利斯朵夫》,看到克利斯朵夫的好朋友终于结婚了,而婚后,原本亲密无间的兄弟俩,之间的心灵距离却越来越远。...

  • 约翰.克利斯朵夫

    读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对人物的描写非常好,读者仿佛特别残忍,以一个上帝的视角快速的过着主人翁的喜怒悲乐...

  • 约翰·克利斯朵夫

    一种是所谓有背景的权贵,通常这些人都非常低调,人家闷声发大财。 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愿意将她妥善地收藏起来珍之重之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约翰·克利斯朵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re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