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想吃苹果。”姐姐突然跑到先生面前说道。
“好的,稍等一下,爸爸马上削苹果给你吃。”先生说。
先生随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去给姐姐削苹果。
先生削的苹果自然是带有他自己的特色。
先将苹果外皮削干净后,将整个苹果握在手里,用刀直接从上而下切向苹果肉,大约切下去两厘米深度的样子,刀子顺势向外一撇,一块不规则的苹果肉就切了下来,放入一个小碗里。再按照此方法,切出一块块不规则的苹果肉,最后剩下中间的苹果核。
他这么切出的苹果,对于稍有一些强迫症的我来说,看着总觉得不顺眼。当然,还是随他去,毕竟各人有各人的习惯。
换作我给姐姐削苹果的话,削完苹果皮后,我会从苹果的边沿向中心切去,切成像桔子那样一瓣一瓣有规律的形状。这切好的苹果都是整齐的形状,看着就舒服,吃着也觉得惬意。虽然吃到肚子里都是苹果,但还是要追求一下食物的外在形态。
先生这切苹果的习惯是受他母亲的影响。我曾看到婆婆就是这么切苹果的。
又如,卫生间或厨房的地面经常会被弄湿,先生的做法是,找一块抹布放地上,地上湿了的话,随脚踩着这块抹布擦地。他认为这样做很方便,而我却觉得放一块抹布在地面上显得特别邋遢,不利索。如被外人看到,这也太不雅观了。
地面如果湿了,脏了,随时收拾干净便是,何必放这么一块不干不净的抹布呢。
而这一习惯的养成自然又是来自他的家庭。
不管是先生的习惯还是我的习惯,都是受各自家庭的影响。而父母的各种行为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做法。我们的身上呈现着父母们的影子。
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在观察我们的做法,学我们的做法。孩子们的行为则成了我们参照的一面镜子。
对照孩子的行为来反观自己,如发现不妥的地方,适时进行自我调整。
董卿曾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确实,做好我们自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身体力行,成为孩子们眼中的好爸爸好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