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是一颗什么心?
人同此心,这是哲学上的说法。既然人称为人,人类的本质又是有一颗“心”,所以人的“心”或者说“性”,本质上就该是一样的。
但心理学不仅考虑人与人的相似,更考虑人与人的相异。不同的基因遗传,不同的童年经历,不同的亲子关系,不同的人生体验,不同的语言习俗,不同的政治文化……最终造就了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人类。
人类能相互理解吗?
平时每一个小小的忧伤就被问候,然后倍感温暖的人,怎么可能理解抑郁症患者每天强颜欢笑、行尸走肉、天地灰茫的感觉?
被岁月刻写、训练成标准模样的成人,怎么能够理解对抗着文化的小孩?怎么能够理解孩子式的“邪恶”和“狡诈”?
同情心的前提是人与人有相同的情感体验,同理心的前提是人与人有相同的理解方式。
情感体验不同,理解方式不同,就是“咫尺天涯”,就是“比邻若天涯”,就是同一个世界里的陌生人,就是说同一种语言但最需要翻译的外来人。
即使有相似的情感体验和理解方式,还有一个因素会严重阻碍同理心、同情心发挥应有的作用,阻碍它抵达他者的使命。这个阻碍因素就是个人的利益冲突和欲望诉求。
当人陷入自己的强烈欲求,TA只能被同情,无法去同情。
TA的目光不再清澈,TA的语言不再温和。急迫、焦虑、焦灼扭曲着我们训练一生的“修为”,让我们在本该聆听体察的时候,却成为愤怒抗议的“群众”。
最近,我被构陷进了一种“困境”,消解它需要超常的精力、心智、资源,还有足够的后援,足够的“良好心态”。
但就在此时,我突然感受到“四面楚歌”——“中国好声音”都在向我要求一些什么,以确保他们的利益。
我知道一切都会过去,而且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后面还将有超过一般人所能想象的“辉煌”与“温暖”。
但我此刻,感受到世界的隔离,人心的距离。
为什么一个“自己的小小的诉求”,可以阻断我们去聆听到“对方的巨大的忧伤”?
其实我是一个不需要安慰和问候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需要。在黑暗中舔净伤口,这不是修辞,这是我一生的姿态。明天见我时,你依然可以感受到我微笑背后的剑气和锋芒。
我只是看到人心的楚楚可怜——可怜的人性,让我们执着于微不足道的事务,而从来不去试着真正看透自己、超越自己。
每个人都是病人,尤其是我。
治愈了懦弱、胆怯、寒冷、僵硬、羞怯等等毛病之后,我依然是个问题老孩!
我的骄傲甚至可以称之为傲慢,“我慢”。
我的偏执足以称之为“我执”。
我先天的狂躁可以称之为“我躁”。
我先天的抑郁可以称之为“我漠”。
……
它们阻断着我去聆听世界,但也帮助我去读懂与我相似的病人——你!
网友评论
每次读您的文章都让我心有戚戚焉,可是自己就说不出来。读您的文章,读南明人的文章,再度其他人的文章,总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