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一则文言文故事
每天一则文言文故事之训俭示康

每天一则文言文故事之训俭示康

作者: 桐苑秋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08:17 被阅读7次
司马光

                训俭示康(节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比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图片发自网络

译文

鲁国大夫御孙说:“节俭,是美德的集中体现;奢侈,是最大的罪恶。”共,就是相同的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都是由节俭做起的。能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美德的集中体现。”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败家丧身。因此,如果做官就必然贪赃受贿,如果在乡间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图片发自网络

简析

本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节选。司马光训诫儿子要崇尚节俭,不能奢侈浪费。“俭”和“侈”是一对矛盾,追求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无论是有低位的人,还是没有地位的人,奉行节俭的美德,都会有好结果;相反,追求奢侈,就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全文紧紧围绕着“成由俭,败由侈”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旁征博引地对儿子进行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教诲。司马光认为简朴是一种美德,并大力提倡,反对奢侈腐化,这种思想在当时封建官僚阶级造成的奢靡的流速中,无意是具有巨大进步意义的。在今天看来,司马光的见解和主张,也是很有现实的积极意义的。

相关文章

  • 每天一则文言文故事之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节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

  • 《常见文言实词》聚

    ①聚集,征集 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训俭示康》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②集...

  • 《训俭示康》解释(五)

    【原文】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

  • 《训俭示康》解释(二)

    【原文】众人皆以奢侈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

  • 《训俭示康》解释(三)

    【原文】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 《训俭示康》解释(四)

    【原文】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

  • 《训俭示康》解释(六)(完)

    【原文】昔正考父饘(zhān)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

  • 司马光:训俭示康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

  • 奢侈有理,节俭有过

    中国人自古以来把节俭视为一种美德。司马光在《训俭示康》里就说过: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而节俭也一直是治国的不...

  • 司马光《训俭示康》·二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天一则文言文故事之训俭示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ur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