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吃草莓的时候,都在想自己是一个把一堆草莓中最好的挑出来先吃掉的人,还是那个先吃不好的,将最好的草莓留到最后吃的那一个人。
据说,不同的吃草莓方式,呈现一个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那么自己究竟是一个会即时享受,专挑最好的那一个人?还是会将以后拥有的每一颗都是最好的心态的人呢?
其实,被理性思维占据的时候,这样的试验没有什么意义,控制自己的意识,达不到那种潜意识的状态,你也就没办法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一种人?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的作者斯特克·派克提到自律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工具,也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最好方法。这让我们看到自律的四原则之一,推迟满足感。延迟满足,并不是一个人天生的一种状态,而是经过自律练习之后呈现的一种状态。
带上小班的闺女去超市,看到出堆头的橡皮泥,迟迟不愿意离开。很简单,就是想买一款回去。经过三番五次地引导,尝试让她放弃购买,无果之后,一路回家的路上,连放下的念头也不曾有过。恨不得一回家,就能够打开玩耍。
被告知星期二不能玩耍,要等到星期六才能玩耍以后,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到承受小股的内心痛苦之后,最终还是放到了自己的玩具框里。
5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在家长的引导下,开始练习延迟满足。其实,自律对一个人来说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孩子可以,作为成年人当然也是可以的。当你决定开始自律的时候,一开始是痛苦的,先苦后甜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打破传统的先甜后苦,才能让自己更自律,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毕竟自律真的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工具,好好运用它,一时的痛苦,就可以享受后面一段时间的甜。如果你也想解决人生中的痛苦,不妨试一下,延迟满足真的是非常好的一种提升幸福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