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冠绝全唐。原来喜欢它,是因为它诗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唯美的画面。读了黄老师的课堂实录,做了一次黄老师的学生,再次来读《春江花月夜》,才明白它的美,它的丰。
丰在意象:丰富的意象。本诗以意象群做题目,以江上之月为主要意象,以月升月落为线索,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初生之月到“满眼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朗照之月;从“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永恒孤月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永恒之月;从“何处相思明月楼”的相思之月到“可怜楼上月徘徊”的徘徊之月;从“江潭落月复西斜”的西斜落月到“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沈沈落月,摇情落月……一轮升腾的变化的动态之月呈现在面前。在整个唐诗中,只有张若虚笔下的这轮月,这轮独特的月拥有了动感。这轮月,独一无二。
丰在情感。“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的离别之愁,相思之愁;“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人生之愁,宇宙之思。写人,也用动态的写法,不写个体,而写人生代代相传,有子子孙孙无穷匮的无限感。
丰在线索。诗歌集中写了“月”和“江”,但也写了“春”“花”“夜”。王老师再次用了换词仿写的的方法,引导学生理出其他的四个线索:“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潮落潮生”、“夜临夜尽”,进而理解,这4个意象也是动态的。
丰在风格。整首诗大气磅礴:江上冉冉升起的明月,豪阔的江面背景,沉沉的暗夜,娇艳的花朵,丰富的意象,丰富的情感,唐王朝的盛世风格,这是大气磅礴的大风格,大境界,是诗中之诗,是巅峰上的巅峰。
文中最精彩的,还有黄老师的点评语言。当第1个孩子提出题目是5个意象时,黄老师点评:“这个同学很敏锐。”“敏锐”,给孩子恰当的评价。张老师再次问题目特点的时候,有个孩子说“江和月最多。”老师直接点评:“答案3分的话,我只给你1分,学语文应该用语文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语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当学生沉默时,黄老师引导:“哪个最多?”学生回答:“全诗以写月为主,月是最主要的意象。”黄老师立刻肯定并补充:“在这样一个意象群里,主要的两个意象是‘江’和‘月’。”
后来的评价语言有有关方法的:“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从诗中概括。”,“修饰一下,什么样的落月?”,“只是把老师教给你们的一个现成的概念写上去,结合具体诗句的分析就会成为问题。”
也有对学生热情肯定的:“非常好,这就是冷静的思考,有深度的思考。”,“看到皎皎之月是比较感性的人,看到背后的永恒之月的人是有哲学思考的人。有两个人是这样的人一是张若虚,二是刚才回答问题的这位同学。”,“知音”……
丰富的评价语言,精妙的设计、巧妙的板书……让人叹为观止!
唯有黄老师这样的高手才能真正讲出《春江花月夜》的味道!
你站得有多高,你的课堂就有多精彩!
学,无止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