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0号我写过一篇如何高效学习的文章,自己一直在践行直至今,实话说效果有,但是今年回头来看看1.0版本的自己,感慨自己的2.0版本更新的有点慢。
在我朋友圈的人都跟我说:芒果,你疯了么?你被洗脑了!
每当听到这些话语,我就是笑笑说:没有,就是最近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想要用知识解决自己的问题,过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想跟大家去分享的是如何学习?这个分享呢,不仅适用于学校生活,也适用于你未来所学习的一切。
本期我们关于“如何学习?”的问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学习?
2、学习的误区有哪些?
1.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能够区别人与人的一个基础,是一个技能
请大家想一想:从小到大,开始长大第一件事儿就是学习这件事儿。无论是你跟其他人PK或是怎样,好像每一天我们都处于叫做强大的学习能力当中。
给大家举个例子,为什么说小婴儿每个人可能学习说话的这个速度不一样?
有的人会说这是因为生理方面的原因,有人会说因为遗传的原因,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人1岁就会说话,有人3岁还不会说话。其实更多的是你作为孩子的父母,你会不会学习。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经常是在同一个教师上课,比如说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在一个班级大家同样的老师讲同样一个内容,但是每个孩子的学习的效果就会不一样,
其实道理很简单,但是还是有这么一句话:我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今天拿这个来说就是希望大家在同样一个起点的时候,我们都能够去实现,叫做自我的成长,
因为大家其实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学习经验,每个人的起点肯定不一样,但是你的以前不代表你的以后。
我们人类都有一个大脑,我们可以学习很多东西,对于新的事物的学习,我们的起点都是一样的。那我们在同一起点的时候怎么高效学习就在于你会不会学习。
我最近在学习大脑的认知科学,我发现对于人类的大脑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就是研究大脑背后代表的学习机制。
生活中,经常有人说:为什么你很有学习语言的天赋?为什么你很有数学天赋?为什么你很有绘画天赋?
很多时候是因为我掌握了学习语言(数学/绘画)背后的机制和学习的方法。
相比较很多人在遇到一个陌生领域的时候习惯说一句“我不会”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认知就是:没有学不会的。
这个世界只要有人能学会,你就应该拥有学的基本的一个契机。
那说到这里,区别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的根本方法其实是在学习上,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把握一套学习的方法,那不论你学习义务教育的课程,抑或是你去学习技能领域的知识,你都可以学会。
了解了什么是学习?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要学会学习,掌握了学习的潜规则,用问题反推出题人的思路,找到出题人要考察的知识点,你才能拿到结果,完成学习的闭环。
2.学习的误区有哪些?
说了学习的本质,那首先做学习的时候就必须学会区分,找到学习的误区
最近我开启了每天早上5点早起读书及朋友圈分享计划,我习惯性的把自己看到的一些我认为很有重要的点我就拿笔画出来分享出来,然后下面很多留言就说:你读的什么书?其实这个时候,我不太喜欢跟大家去说我读的什么书。
原因是什么呢?不是我怕我分享了你也跟我读一样的书,而是因为我读这本书的目标跟你读的这本书的目标其实不一样的,这本书在在我一条人生道路当中我学习的一个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然后很多人可能会想我读了这本书我就会怎么样,这里我想说,你读了这一本书真的不会怎么样。
那么,基于这一点我们来说一下学习的4个误区,希望在后面的学习中大家可以做好相应的区别,避免走入误区。
学的是知识还是信息?
知识:知识的是有很大稳定性的,它不太发生改变。
比如说咱们现在我们每一天发生的知识,比如说基于人性的知识,基于交易的知识,基于互联网未来。
信息:信息是有时效性的。
比如国家大事。比如娱乐新闻,比如集体活动。
学是一手知识还是N手知识?
在学习当中,我们往往会有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也非常常见的,问题是什么呢?
就是往往我们有的时候其实是不能够有效的知道一手信息和N手信息
其实一手知识底层逻辑就是:习读原文,了解原作者的思想,通过学习跟原作者进行对话。
而现在很多人就喜欢读N手知识,为什么呢?因为快节奏生活,因为时间精力有限,更因为懒啊....
跟风式学习
学习的时候要先想想,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什么问这个呢?
是因为大部分人,本质上学习是不是得为己所用?可是好多同学都犯了这个问题就是你学的是对别人有用的东西。
还是说回朋友圈当中去分享好多书籍的拍照,很多人会留言就问我说:哎,你读什么书?
那我这个我心里想啥呢?我心里想,我读这本书是我在研究思维体系其中的某一个人物其中50本书当中的其中一个脉络当中的一本儿,那我没有必要说我把这本书告诉你,
我告诉你了你会怎么理解,你会理解认为:这本书能改变人生。
其实不是的,这件事对我有用,但不见得对你有用,因为他在我的人生棋局当中,这一本儿书它有着它特殊的位置,可是你把它放到你人生中的哪一个位置呢?
所以学习这件事儿,本质上就不是一个跟风效应,一定你要根据你自己的这个学习的这个思路,以及你自己的学习当中的这个角度去安排你的学习进度和计划。
但是大家发没发现大部分学习都不一样,别人看什么书,咱也买一本儿行不行,包括这最近大家都在看什么,我也去买一本行不行?
我说:不行!
我们为什么去做这个行为,其实本质上你没有去用好一个思路:学习是要用来解决问题的。
学习不是跟风效应。
自嗨式学习
大部分人学习是以听课为学习的标准或学习目标。
比如说有的时候,我读这本书读真好,然后我就享受那种读书的感觉。
大部分人学习都处于这老师讲课讲的真好,就处于自嗨。
可是到最后你没有去把所谓的学习去应用到叫做实践当中,以及大家从来不做复习
孔子论语当中学而篇的第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啥叫学而时习之?就是学习了以后没事儿多温习。
孔子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大弟子叫曾子,当年,孔子夸曾子说:大家要向曾子学习。
为什么要向曾子学习呢?原文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什么意思呢?给家翻译一下,就是人做人做事儿的第一条是尽心尽力。第二条呢,就是答应别人的话,就一定说到做到。第三条就是老师但凡教了个东西,就一定要落于到实践。
所以孔子的这两条语录直接就反映了大家学习中误区:
1.学习从来不做复习
2.学习从来不用
这不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期待,而是我们大部分人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其实你会觉得说听课就解决了问题。
但我想跟你说,听课啥问题都没解决解决了你觉得挺爽,解决了时间怎么被耗费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在实践当中能够激起一丝的小火花,去把你的问题去给解决。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也包括我,多年以来学习的非常辛苦,但是实际上都没有什么用。
总结
今天我们围绕“如何学习”解决了“什么是学习”的问题。
1、什么是学习?
2、从区分4个方面的学习误区,理解学习这件事。
最后,芒果希望你可以用复盘三步法思考一下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新知?
2.改变了你什么旧有认知?
3.今后你该怎么样去做?
今日练习
你在学习中有什么误区,欢迎把你的误区写在下方的留言区,咱们一起探讨。
下期预告
本期我们分享了学习及学习的误区的问题,下一期,我们会以不一样的视角,更加深入的从五个方面了解学习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