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生活千篇一律,农村的生活深入人心。 ——题记
2018年7月24日,各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我拖着大大的行李箱带着宝宝从皖南小城返回鲁南的老家,倒腾两趟火车三次客车,然后才看到爸爸的三轮车。
在火车上,翻看座椅后面的车旅杂志,看到了这样一句广告:城市的生活千篇一律,园林的设计深入人心。我看了就突生感慨:城市的生活千篇一律,农村的生活深入人心。
城市的生活,春天是踏青寻春逛公园,夏天是西瓜空调冰淇淋,秋天是赏花赏月赏秋风,冬天是阳光暖房盼大雪。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一年都是好时节。塞北和江南的城市我都住过,感觉每个城市的平民生活大体相仿。
农村的生活可就大不一样了,因为农忙每个季节都显得忙碌而又特别。我的家乡在鲁南一个小村子,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是这样的:
春天,万物复苏,诗人笔下的萋萋芳草就成为农人的头号敌人了,要给麦苗锄草、拔草,春节一过,地里就有了许多劳作的身影。左右手一前一后握紧锄杆,左右脚呈外八字一前一后站稳,锄头在麦苗的间隙里来回穿梭,要求不浅不深松土锄草。铁质的锄头又重又硬,总是会把手掌磨出血泡,弯腰锄地本来腰都要累断了,可是总有细细的羊蹄草夹杂在麦苗里,锄头不顶用,需要弯腰亲手去拔,万一不小心除去了禾苗还要挨骂。古代先贤曾参小时候就因为锄草不小心除掉了庄稼,被父亲曾皙打了个半死,从这件小事可以知道锄草自古以来就是艰辛的农活,既要耗费体力,又要精细小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是农村的春天给我留下的记忆。
夏天,烈日炎炎,天气无常,第一要务当然是“抢收抢种”,抢收熟透的金黄的麦穗,抢种喜热好水的玉米或水稻。为什么要抢呢?因为农历五月,麦子进入成熟期,收割早了麦粒不够饱满,收割晚了麦粒就炸裂掉进泥土里了,或者遇到阴雨天麦粒就会发霉烂在地里。所以,要在麦子刚好成熟的黄金时期集全家之力收割完成,收割过程紧张而又繁忙。抢种玉米呢,必须要等老天下一场小雨,土壤微湿才有利于种子发芽。玉米生长期本来就短而紧凑,农历五月底六月初种下去,中秋节前后就可以收割了,因而播种的时候一定要“抢”,更耽误不得。在我的记忆里,小学时每到农忙双抢季,就会放一周“麦假”让回家帮忙干活,那个时候割麦子全凭镰刀,俯身弯腰一把一把割下麦子,放成堆捆成捆——成捆的麦苗家乡话叫“麦个子”,再用平板车拉回家,用脱谷机脱壳出粒,晒干储藏。烈日当头,虫子乱飞,裸露之处尽是叮咬的痕迹,无论是割麦子还是打麦子,都给人留下火热而又痛苦的记忆。种玉米要一个一个挖坑,每个坑间隔十五厘米左右,所以种玉米在家乡话中也叫“点玉米”,一排排埋着玉米的小坑就像农人写在田地里的诗行。玉米破土而出后,还要给玉米苗锄草、施肥、捉虫,家里养牛的还要放牛、割草,于是一个农村孩子的暑假就在炎热的太阳下疾驰而逝了。
秋天,硕果累累这个词向来是教科书印象,对于没有果园只种庄稼的普通人家来说,秋天就是玉米成熟、豆薯成熟的季节。成熟的泛黄的玉米秸秆像田野里的卫士,笔直挺立,饱满的颗粒撑着玉米皮显出凹凸有致的纹路。先把玉米成排成列的砍倒,然后再把玉米棒掰下来,把棒子拉回家后剥玉米皮,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农活,剥玉米大多是在夜晚进行,每年秋收都在中秋节前后,晚饭后全家总动员围坐在玉米堆旁一边拉呱一边剥皮,月华如水倾泻在白色的玉米皮上,家长里短,都乘着月光飞向远方。掰完棒的秸秆要运回家留做柴火或牲口的草料,剥完皮的玉米要脱粒晾晒入缸储藏,收完了玉米的田地还要耕地耙地,待土壤松软才能播种小麦。因为小麦的生长周期长,播种晚个两三天也没大影响,所以秋天农忙只用忙不用“抢”,学校也不会放假,放学以后我们就像快活的蚂蚱在秋天的田野里四处蹦哒,捡到被遗漏的玉米棒子顺手插在书包里,鼓鼓的书包里既有精神食粮又有玉米粮食。回到家要先去帮父母干活,晚饭后才能写作业,写完作业又要剥玉米,剥玉米时皎洁的月光,伴着困得睁不开的眼皮,是特别的中秋记忆。
冬天,天寒地冻,是一年中农活比较少的一个季节,但是勤劳的农人并不会在这个季节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数日头,而是利用这段田间劳作的闲暇忙好副业——种蔬菜、养好家禽家畜。打理好菜园里的蔬菜,萝卜白菜大葱芫荽,成垄成畦,为冬藏做准备。还要养好自家的牲畜,把猪啊兔啊养得又白又胖,在年底卖掉换钱。有的人家还搭了蔬菜大棚,每天早上冒着寒霜掀苫子,每天傍晚迎着寒风盖苫子,进到大棚里面又要忙着给蔬菜浇水掐苗,棚内大汗淋漓,棚外寒风刺骨,一热一冷感冒常有。我记得当时家里盖了两个小的韭菜棚,草苫子沾满了霜雪又冷又重,盖苫子的时候手常被扎破。韭菜在暖棚里生命力旺盛,割一茬长一茬,割下来的嫩韭菜要当晚摘干净,第二天早上背到街上卖,摘韭菜时手指被韭菜汁液浸染得乌黑,还留着浓浓的韭菜味,洗都洗不掉,那一茬一茬的韭菜味是冬天特有的味道。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准备迎接新年了,才不会再去忙农活,而是赶大集办年货,鸡鱼肉蛋、烟酒糖茶、春联炮竹,大包小包拎回家,迎接新年的到来。过年时,大年初一这一天,万万不可拿着农具去田地里干活,会被认为不吉利,初一干农活意味着这一整年都要辛劳忙碌,是个没有福气的苦命人。于是大年初一最欢乐祥和,各家各户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希冀一年都有清闲快乐的好福气。
可是,春节一过,春风习习,万物复苏,春夏秋冬的轮转又开始了,清闲的日子在哪里呢?
今天我回老家,看着手机上不断弹出来的高温橙色预警,以为家里肯定不会下地干活了,毕竟现在机械化农活已经减少了。可到了傍晚还是看到父亲拿着锄头下地去了,他说河湾的草又长起来了,还得去锄锄。我劝他不要去了。他说,老农民活到老干到老,越干越精神!
父亲出门的时候,我看到太阳还挂在西山头,余热烘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和金蝉正在长鸣——“热啊——热啊——热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