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古诗词文艺调频中国当代诗人
候补十七年的知县,著述等身的大学问家檀萃——闲读《随园诗话》(闲

候补十七年的知县,著述等身的大学问家檀萃——闲读《随园诗话》(闲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0-08-25 21:59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七·六四】

谭默斋进士掌教岭南。其同年谢兴士新纳宠,不肯告人。谭寄诗调之,云:“玉指丹唇鸦髻盘,东山丝竹妙吹弹。定知钟得夫人爱,帘卷常教太傅看。”谢笑曰:“既吾家有此故事,敢不自首?”谭著《楚庭稗珠录》,皆游黔、粤所得。自序云:“人有到南海得大蚁尺许者,渍盐带归,以夸示人。东坡食蚝而甘,戒其子勿告人,虑有公卿谋谪南海,以夺其味者。余为此书,当蚁以夸人,不学东坡之馋,虑人夺味也。”其言甚隽。谭名萃。

檀萃,字岂田,号默斋,安徽望江(安庆)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选贵州清溪县知县。后任云南禄劝知县。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奉命运解滇铜赴京,途中翻船,被革职查办,流放云南。后受聘于昆明五华书院及黑井万春书院。著有《黔囊》、《蒙岳记》、《农部琐录》、《滇海虞衡志》十三卷、《楚庭稗珠录》六卷、《穆天子传·注疏》六卷等。(按:本条诗话将“檀”误作“谭”,但在《随园诗话·卷五·三》则记作“檀”)

谢兴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资料缺)

【闲言碎语】

说句实话,闲读到本条诗话,并想着敷衍成文,是觉得檀萃调侃同科进士谢兴士纳妾不肯告人的诗很有意思。这首诗,巧用了东晋谢安携妓东山和其妇人刘氏帷婢拒妾的典故。谢安携妓东山的典故,男性文人多数谙熟于心,并心驰神往。而谢安夫人拒其纳妾的典故,则不想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不愿意多说。《世说新语·贤媛》:谢公夫人帏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暂见,便下帏。太傅索更开,夫人云:“恐伤盛德。”意思是,谢安的妻子刘夫人挂起帷幕围着众婢女,叫她们在自己面前表演歌舞,也让谢安看了一会,便放下了帷幕。谢安要求再打开帷幕,夫人说:“恐怕会损害你的美德。”哈哈哈,为了避免谢安纳妾,先做了预防工作,家里的美女看一会解解馋就可以了,不能多看成瘾。“美色不能多看,恐怕损害了你的美德。”刘夫人的理由说得多么高大上,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啊。一番话,竟然让谢安无言以对,一生没有纳妾。檀萃以“定知钟得夫人爱,帘卷常教太傅看。”反用刘夫人帷婢的典故,令人忍俊不禁。

有关檀萃其人,过去了解不多。此番查找资料,方知此人乃是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诗人、方志家。《清史稿•艺文志》称他的诗“恣肆汪洋,近体尤为锤炼”。张之洞则认为他是“经济家”,将他列为清代24名“著述家”之一,与黄宗羲、顾炎武、方苞等齐名。

大凡有大学问的人,总是不善于钻营。檀萃亦不例外。乾隆二十五年(1760),35岁的檀萃中第2名经魁,次年又中第18名进士。按说30多岁中举、登进士不算太迟的,何况进士排名还相当靠前。可是,檀萃不依附不找关系,8年之后他44岁时,才被授为贵州青溪县知县。不料,檀萃上任才80多天的时候,父亲去世,便匆忙辞官回家守孝。三年“丁忧”期满,未见朝廷任用通知。这一待又是9年,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53岁时,朝廷才将补他到一个更远的边陲地区,云南禄劝县任知县。治政一年,兴学劝农,地方安宁,政声大著。不想,乾隆四十九年(1784),老实人檀萃被云南巡抚谭尚忠派遣,担任风险极大、谁都不愿意干的督运滇铜进京的苦差。果然,滇铜船队途中遇大风而沉没,损失生铜六万余斤,又管理铜厂亏缺铜一万余斤。檀萃被革职,羁于原地“就地管制”。檀萃的仕途,就此戛然而止。此刻,他已经是将近60岁的人了。俸禄断绝,做官无望,家不能回,业无以举,陷于了空前的困境中。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檀萃另辟蹊径,运用自己扎实的学问,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开创出人生新天地。罢官之后,他受聘为昆明云南五华书院的讲席。讲学之余,他四体勤动,笔耕不辍,终至著述等身,成为一代名家。

说檀萃著作等身一点也不为过。所撰本姓家族和别姓家族多种谱乘不计,历史、经学、方志、农事、地学、民俗、诗文等著作计有20余种。檀萃影响最大的著作当属成稿于1799年的《滇海虞衡志》,其年他已74岁。全书共分:岩洞、金石、香、酒、器、禽、兽、虫鱼、花、果、草木、杂、蛮共十三卷。内容涉及云南地理地质构造及四季气象特点、动植物分布区域,金石矿类采集及应用情况、民生日用手工业的发展、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概况。一经刊行就经久不衰,对云南产生过巨大影响。

本条诗话所提及《楚庭稗珠录》,是檀萃以游记形式记述广东的(其中有小部分是属于写贵州湖南的)山川、名胜、物产、风俗、掌故和文化艺术等方面情况的著作。共6卷,其中《黔囊》1卷、《粤囊》2卷、《粤王非》2卷、《说蛮(附粤产)》1卷,共约11万字左右。关于书名,作者在自序中作了说明:“旅黔、粤垂四年,惟粤差久。黔故楚也,而粤为楚庭大长,霸南徼,西役夜郎,则黔亦粤之所曾属;录所见闻,总曰‘楚庭’。粤故为珠海,游者多艳心焉。珠有九品,而稗珠为下,其量也以升斗计,易粟而已矣。”此乃自谦之词。《楚庭稗珠录》至今仍是一部研究岭南文化的重要参考书。

清嘉庆六年,即公元1801年,归乡途中客寓江宁的檀萃,以76岁高龄溘然长逝。后来成为著名散文家的管同,半月前刚刚拜访了檀萃。闻讯之后,悲从心来,援笔写下了著名的《祭檀默斋明府文》。“吁嗟人生,会合非偶。已矣何言,颂君不朽。君身黄泉,君名北斗。陷君者谁?蝇营狗苟!”管同以敬仰和悲愤的语气,总结了檀萃悲情一生,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

附:《祭檀默斋明府文》

有美先生,崛起高平,鹿鸣五策,薄海为程。既仕而踬,天脱羁缨,鹤逸鸿飞,大放其声。先生之书,其种数十,始取遗经,昌明缀缉。次及见闻,以裒以集。先生之文,其数万千,意在独造,不循古先,至其得意,汪洋如渊。

惟今儒林,得君已足,后世犹荣,当时则蹙。始绾印绶,滇南瘴窟,得罪长官,终填牢狱。痛甚遗黎,悲来旧仆。遇赦而归,齿危发秃。伊我幼稚,闻名有公,顷岁相逢,于大江东。划然长啸,风回苍穹;奋袂而谈,天地为空。谓当执贽,重仰山崇,天不慭遗,降君鞠凶。吁嗟人生,会合非偶。已矣何言,颂君不朽。君身黄泉,君名北斗。陷君者谁?蝇营狗苟。

呜呼哀哉!尚飨。

相关文章

  • 候补十七年的知县,著述等身的大学问家檀萃——闲读《随园诗话》(闲

    【原书卷七·六四】谭默斋进士掌教岭南。其同年谢兴士新纳宠,不肯告人。谭寄诗调之,云:“玉指丹唇鸦髻盘,东山丝竹妙吹...

  • 闲读《随园诗话》(3)

    【原书补遗卷五·八】张若瀛诗,好游戏,咏《眼镜》云:“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闻者皆笑。《赠兄竹杖》云:...

  • 闲读《随园诗话》(6)

    【原书卷二·—八】尹文端公论诗最细,有“差半个字”之说。如唐人:“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新秋”二字,现成语也...

  • 闲读《随园诗话》(7)

    【原书卷二·四一】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与暴也,俭之与啬也,厚之与昏也,明之与刻也,自重之与自大也,自谦...

  • 闲读《随园诗话》(15)

    【原书卷三·三〇】杭州周汾,字蓉衣,咏《春柳》云:“西湖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不脱不粘,得古人未有。惜客死...

  • 闲读《随园诗话》(12)

    【原书卷二·六四】崔念陵进士《鄱阳道中》云:“斑鸠呼雨两三处,毛竹编篱四五家。流水声中行半日,薰风不动晚禾花。”《...

  • 闲读《随园诗话》(13)

    【原书卷二·七八】上虞陈少亭爱童二树五言,为《摘句图》,仿阮亭之摘施愚山也。余尤喜其“早烟山际重,春雾水边多”、“...

  • 闲读《随园诗话》(4)

    【原书补遗卷五·一十三】山东道上,妓女最多,佳者绝少;过客题诗壁上者亦多,佳者亦少。独有无名氏末二句云:“最是低眉...

  • 闲读《随园诗话》(5)

    【原书卷二·一九】痘神之说,不见经传。苏州名医薛生白曰:“西汉以前,无童子出痘之说。自马伏波征交趾,军人带此病归,...

  • 闲读《随园诗话》(8)

    【原书卷二·六】张燕公称阎朝隐诗,炫装倩服,不免为风雅罪人。王荆公因之作《字说》云:“诗者,寺言也。寺为九卿所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候补十七年的知县,著述等身的大学问家檀萃——闲读《随园诗话》(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kt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