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扎风筝,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更有趣的是放风筝。
如今,放风筝是属于孩子的了,却成为了一种奢望,我便成了追风筝的人。
幸福是重复的,虽换了角色,是份苦差事,但其中的愉悦只有我一人知晓。
那卡勒德.胡赛尼笔下的《追风筝的人》又是何种感触,以及他传达给我们的又是怎样的品质。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阿富汗人,1965年生于首都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哥医学系。
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豆瓣评分8.9,常列热榜。
因书中故事情节震撼感人,角色刻画生动,出版后大获好评,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并且获得各项新人奖。
之后还改拍成了电影,和巨作《灿烂千阳》《群山回唱》一道获得了巨大国际影响力,胡赛尼也因此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难民暑亲善大使。
《追风筝的人》这篇小说涉及的人物不多,但主要以阿米尔与哈桑两人的情感为线索,通过巧妙的故事情节、朴实的语言展现了阿富汗的政治史和人民的生活现状。
小说一共有25个章节,却把阿米尔童年时期、少年时期和不惑之年的救赎心路历程呈现给大家。
从童年到少年,阿米尔一直受到哈桑保护,每次遇到麻烦事,都是哈桑一人勇敢担当,在阿米尔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为在阿米尔心里,即使两人玩的再好,哈桑永远是富人家的仆人,还是哈扎拉人,永远都成不了普什图人,这种强烈的种族、等级差异成为了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无法逾越的隔阂。
隔阂也是阿米尔及其他父亲在救赎路上的主要因素,这历程处处彰显了阿米尔内心深处的无奈痛苦。
“追风筝的人”正是哈桑,他是一个忠实的追随者,对阿米尔不离不弃。作者以隐喻的手法将风筝写活了个性鲜明的与阿米尔形成鲜明对比的哈桑,阿米尔弱懦,遇到困难挫折躲藏起来,而哈桑却是勇敢正直地面对一切困难,为阿米尔服务一切,忠贞不屈。
哈桑的勇敢、正直、忠诚,得到阿米尔父亲的垂爱,当阿米尔犯错了,由哈桑承担时,阿米尔不但没感激他,反而要把哈桑和阿辛汗赶出他阔大的家,尽管遭到父亲拒绝,但是哈桑明白阿米尔的苦衷,不顾阿米尔父亲的劝阻,最终选择离去。
这一离去竟是他们最后的道别,也是阿米尔遗憾终身的开始,直至不惑之年。
尽管哈桑被迫搬离阿米尔家,但他仍始终效忠于阿米尔,在他遇害时还心心念他,如哈桑所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如此重情重义的、时刻追随、忠实、勇敢、正直的人,通过阿米尔的弱懦、自私,映衬出哈桑的这种高贵品质,更显崇高,是人世间所稀缺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哈桑是一朵青莲,成就了卡勒德.胡赛尼,同时也展现了阿富汗为了民族独立而不懈努力,赢得国际上的支持和认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