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个视频非常火,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视频可以让人学会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有人则认为这个视频对精神内耗毫无帮助甚至加剧了精神内耗,还有的人认为这个视频在歌颂苦难,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歌颂苦难这种声音我亦是持否定态度,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把贫苦人在艰辛和苦难中的奋力挣扎,当做励志故事四处宣传。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也不能以偏概全。本着对纪录片的喜爱以及对这类底层人生存问题的探讨,我看前前后后看了几遍这部纪录片,写下了自己的一点感想。
首先这部纪录片某种意义上是成功的,平稳的叙述风格像一位说书人娓娓道来,画面与文字的配合恰到好处,从”二舅”的年少到迟暮,我们看见的是平凡人的一生。年少的”二舅”因为一场意外导致了身体残疾,在家三年经历沉沦与自我调整后,重新踏入生活。
这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重头再来,很难想象这三年对于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是怎样的一种考验。一直向往天空的鸟儿被迫折断了双翼它还有勇气再度飞翔吗?
视频中的“二舅”无疑是有勇气的那一方,他没有被挫折打倒而是经历苦难的洗礼后重头来过,用他自己的方式在当时的社会下找到了一种平衡。给人做木工,靠着这逐渐熟络的手艺渐渐养活了自己以及承担起了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把养我的人养老,把我养的人养大,平凡人的生活不就如此,成家立业,生老病死,不外如是,只不过在”二舅”身上多了些许风霜罢了。他那质朴、坚毅的品质,让人敬佩,就像王小波笔下那挨了锤的牛一样,一天天老下去, 奢望也一天天消逝,缓慢受锤。印象里我的祖父母那个年代的人大多都是属于这类能吃苦的类型,为了早一点赶到集市贩竹,大清早起来走很远的山路,寒冷的冬天在江边捕鱼。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的是:在了无人烟的一点荒漠里,还有一些生命,在拼了命的生长。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二舅”这个形象更像一个时代的缩影,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可以在那个时代找到很多相似的影子。时代的一粒灰,普通人身上的一座山。
无论在哪个年代,能够一个人撑起一个家都是值得尊敬的,“二舅”更是,身残志坚却迸发着生命的顽强。
而且“二舅”对待长辈的态度也非常值得肯定,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无论去哪都带着母亲一起,给母亲洗脸、洗脚,母亲累的时候就停下来等下母亲,一来一去,年迈的母亲和“二舅”之间的间隔刚好“十秒”。小小的“十秒”夹着着一代人的美德,百善孝为先。
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对于像“二舅”这类努力地、茁壮地生长的人们,我永远心怀敬意。纵观“二舅”的人生,也难免心生唏嘘,如果当初他初没有被扎那四针,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人生。视频的作者也给了一个相近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参考,但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汝非“二舅”安知这是不是他当下最好的抉择。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悲哀,诚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的人过着天堂般的生活,有的人过着地狱般的生活,我们应该注重当下存在的问题,正如视频中描述的,现在的农村老龄化加剧,整个村里只有几百个老头老太,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年轻人的生存压力日益见长,“二舅”的精神值得学习,但类似的悲剧应该减少。《礼记·礼运》曾言“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类似的纪录片徐童导演的《算命》可以看看,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