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到课题到今天上课,前后大约有两周时间,从着手准备(打印了两份教学实录,下载了四五个课件),到有自己的教学思路,这中间的时间算是最煎熬的。
教材分析:从学生层面来看,这篇文章内容简单,通俗易懂,情节清晰,阅读起来也没有多大难度。
从教师执教的角度来看,本文字数较长(2800多字),首先想到要长文短教,因为一节课40分钟,如何有效,如何出彩,而这恰恰最考功底。
从教学内容来看,结合部编版教材的要求,以及本单元学习任务,是教默读的方法,以及圈点勾画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
从教学突破口来看,一、可以抓一个“变”字,高原的变化,前后环境的对比,对应“变”的是一个“不变”,那就是牧羊人一直坚持种树;二、以文中细节描写为突破口,分析并指导朗读,品味牧羊人的形象。
因此,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就在于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是学习写法。
上周末外出学习,我的脑袋还是一片浆糊,心想安安心心地学习(玩耍)之后在来思考设计。然而,在出发的那天早上,一女同事把她的教学设计拿给我看,说计划以本文为范文“蓝本”教写作——如何把故事讲真实。因为本文是一篇小说,精神那么伟大的牧羊人,实际上是虚构的,而作者把他刻画得如此真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
她说,她已经准备好了,还说,请多指教。
那一刻,本来席卷而来的困意,被长途汽车的椅背隔绝在了众人谈笑声中。
先不说教学实践,单从立意与创新,这已经胜了一半。因为这次,我们是五六人同课异构,由学校牵头举办的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课题是教研组长定的。
公平展示,提升能力,不过,要是没拿到第一,还是会觉得丢脸。
学习回来第二天,星期二,刚好赶上学校开运动会,热闹非凡,我跑来跑去,也没有把上课这件事跑轻松,想到时间又将过去,内心竟十分焦躁起来。
这时候,看到了鑫姐,我简单说了下情况,她问我:这篇文章你最想抓什么,或者什么地方最打动你,让你很有感触?我一下想到,文中的议论句,即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于是思路逐渐清晰,决定以此为切入点,这样既能避开俗套的“变”与“不变”,又能走出语文教学特定的分析文章内容的怪圈。
中午聚餐时,支教的张姐刚好回来,拉住我,热情地问这问那,得知我要参加竞教,十分鼓励我,要我加油,还给我介绍了很好的教学资源。这顿饭,吃得我心花怒放。
有计划,就开始实施。其实,本文教学重难点已经摆在那里了,就看你的手够不够巧,能不能用相同的食材,做出令人满意的佳肴。
教后反思:
不足之处:
1.有些掉以轻心,大概是由于太过于自信或者太过于不自信,没有提前去调试课件,导致上课的时候有点慌张,准备好的音乐,包括侯课音乐和抒情音乐,都没有展示,不完美了。
2.准备好了教学步骤和过渡语,并打印出来,这本来是件好事,结果反而绊住自己,没有施展开来。总想着去看单子上的需要,而忘记了课堂要随生而动,才能让教学不走空,不只是老师的表演,学生才是主角。幸而,五分钟之后就放开了。
3.设计好的板书,结果没达到预设,原因是忘记换粉笔颜色。
4.时间把控不足,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指导不够好,准确地来说,没有完全放开,总是有些赶,赶学生到我的预设。
5.整个状态不够放松,我想,大概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不允许失误,结果反而出错。
教学亮点:
1.以文中议论为切入点,开篇就把握了文章主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生学习默读的方法,学会勾画重点句子,以及圈出关键字词。
2.不脱离文本,以教材为中心,完全吃透教材,抓预习提示,抓课后思考探究,既有方法的指导,又体现教师的校本意识。
3.课件制作用心竭力,力求完美。
4.引导分析人物形象,包括指导朗读方面,都有进步。
5.整个设计完整,浑然一体,最后的微写作,也跟今天所学内容切合。
6.善于请教,学会感恩,保持谦逊。
优化建议:
1.过渡语再完善下,争取达到预期效果,为后期录课做准备。
2.学习评价学生的方法,怎样追问,才有深度,怎样指导才最合适。这需要继续钻研学习,只有做到了心中有数,才能无所畏惧。
正如我这堂教学中的设计一般,要成为“像上帝一样的人”,须得要集所有优点于一体,平凡普通不足为惧,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做。
教师就应该成为像上帝一样的人,尤其是语文老师,因为我们放养一众纯净的心灵。
(ps:早上起床的顿悟——昨天在引导孩子分析“神秘泉水”时,涉及到了第二段的环境描写,当时由于时间的原因,还有就是,之前确实也没有想好,如何自然过渡讲环境描写的作用,尤其是烘托人物形象这一块。
其实,这跟前面分析人物时一样,“他的狗跟他的主人一样安静、敦厚、不张扬”这一句也没有直接写牧羊人,属于侧面烘托,这样一来,学生理解也透彻,老师讲得也轻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