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文•卷六》
原文: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译文:
官吏不廉洁,办事不公平,国家的政治就会混乱。现在的低级官吏要做的工作并不少,工资却实在微薄。如果吃饭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想要他们不从老百姓身上打主意,恐怕就困难了。兹决定:俸禄在一百石以下的人员,加俸十五石。
后记:
汉宣帝,刘询(本名刘病已,公元前91年-公元前48年1月10日),字次卿,西汉王朝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8年1月10日在位),汉武帝刘彻与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孝宣之治的开创者。
汉宣帝出生数月,即逢巫蛊之祸。汉宣帝的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和姑姑(皇女孙)皆在长安遇害。自己则被关在官狱里,直到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临死前大赦天下,才得以出狱。
汉宣帝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此篇诏文,意在给基层一线的小官们加薪,这种作为在历代皇帝中很是罕见。
从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至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总理朝政的一直是霍光,他是汉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直到前74年宣帝登基以后,霍光家族仍把持军政。
汉宣帝在位27年,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肃清霍光的权利势力。汉宣帝隐忍蓄势,一方面让权给霍光,一登基就益封霍光七千户,另一方面通过给汉武帝立庙,以及征讨匈奴,扬汉国威,逐渐树立自己的皇权威信。
宣帝即位后的第六年,霍光去世,汉宣帝才亲理朝政,提拔御史大夫魏相为丞相,并一步步销掉了霍光家族的兵权,前66年,废掉霍皇后,标志着汉宣帝才统一朝政。
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带着数万人投降汉朝,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华夏对西域的统治开始,这是华夏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
宣帝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称“孝宣之治” 。
有史家说,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在以制定庙号、谥号严格著称的西汉历史210年中,一共出现过12位皇帝,只有四位拥有正式庙号(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询),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