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姐姐发来短信,说小外甥女的班主任打来电话,反馈了这段时间的表现。小外甥女的作业错误率高,字迹潦草。
上个星期小外甥女在我家里住了三个晚上,作业我也陪过。她的字其实认真写非常清秀,但是她的作业态度非常松散。而且,最大的特点是畏难。还没认真读题就觉得自己不会,不愿意认真思考,不愿意挑战。要么偷工减料,要么乱写一气。
她妈妈不在的时候,还会在我的催促下勉强完成,如果妈妈催促她,她就开始大发脾气,撒泼打滚,宁可花两小时哭闹,也不愿意花半小时好好地完成作业~
虽然哭闹两小时也不是她筹谋的,但是,她就是那种用尽一切方法来回避作业的孩子。
姐姐也很是苦恼,经常来找我们诉苦。
其实,她家的这场战争也是持续了很多年,我们也经常就她们家的这个情况开展“座谈会”。(她其实是我老公的姐姐,我老公一共三姐弟,两个姐姐,加我老公这一个弟弟,我们各家一个女儿,有机会就会聚在一起,小的管自己玩,大的就喝茶聊天。)
她们亲子关系紧张,因为孩子学习态度松散,娘俩频繁爆发冲突,几乎每天都会因为作业而哭闹一番。
其实当下的这个情况,形成的因素是很多的,而小外甥女畏难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是被否定得太多了。
因为经常被否定,所以她对自己产生了一种定型的印象,就是她做什么事反正都是做不好的,索性都不要尝试。
她妈妈急于想纠正她的习惯,所以总是立马指出她不对的地方,让她及时纠正。
日常对话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你这里不对,应该这样写……”
“你这个字怎么写成这样,擦掉重新写过……”
“本来就是你做的不好,我说都不能说了么?……”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做不到?……”
“你看姐姐都………”
“你看妹妹都没这样……”
这些话应该很多人都听到过,我想一次两次被否定,大多数孩子都很愿意马上改正自己错误的地方,但是这样的情况多了之后,再听到,可能就会直接想放弃。因为不做就会少点错误。再后来,听到就有点崩溃了。尤其是去被拿去和别人比较。
不和别人比较,还只是这件事情做不好,一旦和别人比较,那就是“我”这个人不好。因为是“我”,所以事情就做不好~
所以,我基本不拿我的孩子去跟人家比(无意之间有没有不知道,但凡是我有意识的,肯定是没有的),我知道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感兴趣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
就好似我大的外甥女,从小喜欢看书,五六点钟睡不着,爬起来窝在沙发上裹着被子看书。她专注力很强,还没幼儿园 就开始能自己玩拼图玩一下午,我女儿上了幼儿园也不喜欢玩拼图,但,那又怎样?每个孩子不一样。
我想可能正是因为我们不拿她去和别人比,她就慢慢生长出自己的个性。她最大的特点是爱笑,笑得有感染力。她也是打不倒的小强,即使受挫折哭一顿,可是眼泪擦干还是会继续坚持下去。
今天和姐姐聊天的时候,姐姐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养孩子还是要“修自己”。孩子的问题很多根源都是在大人身上。
大人过于焦虑,孩子自然不会轻松。
大人一着急总否定孩子,孩子越来越畏畏缩缩,束手束脚。
大人强势总是要求孩子什么都按他们说的来,那孩子必定是唯唯诺诺,没有主意。
所以,要让孩子阳光开朗,家长一定要放平心态,给足爱和尊重(这里是尊重,不是无原则的溺爱。规则意识还是要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