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树上的男爵》是在16年9月,当时一口认定这是献给理想主义的最高赞歌。以至于即使一些情节随着时间慢慢流淌开始渐渐模糊,在每一个倔强偏执对抗全世界的时刻,只要想起这本书,想到从一个孩童为了拒绝吃蜗牛赌气爬上树的离奇开端到一个老人垂死之际跟着热气球升入空中的怪诞结尾以及贯穿始终的对“不踏上地面”原则的坚守,就会觉得多一分力量。
从《树上的男爵》开始爱上卡尔维诺,后又一口气购齐了“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分成两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骑士》),以及同样爱不释手的《寒冬夜行人》。喜欢他的想象力喜欢他的发散思维也喜欢他由此展开的思考探讨。但内心总有一种莫名的执念,《树上的男爵》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在所有书中间。
但是这本最喜欢的书的二刷却比我想象中要漫长太多。一方面因为18年整年忙于输出整体处于输入贫瘠的“文盲”阶段(写到这里翻了下豆瓣读书记录,一整年就读完了5本书,其中4本工具书1本绘图本...),另一方面所有睡前读物包括这本书都经历过无数次因为不记得情节而被迫从第一页重新开始的尴尬(我觉得二刷时第一页至少是看了5遍吧)。终于,在北京南的高铁站等车时幸运地看到了最后(谁知道如果这次看不完是不是又要第N次从第一页开始),在车厢里读完了最后一页,合上书本,眯起眼睛看着窗外的阳光,然后车辆缓缓驶离北京。
可能由于前几周恰好看过一篇印象深刻的公众号,里面提到休·杰克曼在《澳大利亚》里的台词“Most people like to own things. You know, land, luggage, other people... makes them feel secure. But all that can be taken away, and in the end the only thing you really own is your story. Just tryin' to live a good one.” 比起初读时关于坚持理想的感动,二刷更多的感触在于,一个人不需要拥有很多,就可以活成一个完整而精彩的故事。
在树上度过的一生中,主角柯西莫(长时间)告别了舒适的床,脱开了爵位遗产等名利及相关责任,即使树上的世界可以延伸到比想象中要宽广许多的地方,却也只能看着短腿狗佳佳消失在草地另一边而束手无策。他放弃了舒适、荣耀、以及部分自由,但他的故事却是如此完整——他有过两段爱情(连失去爱情的痛苦也体验得分毫不差),斗过野猫斗过海盗,知道很多骑士叔叔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强盗头子成为书友,和父亲从互相对抗到互相理解,在母亲临终时为她带去慰藉,在社区中发挥作用(救火、猎狼等)、带领人们组织革命并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了战争中,就连拿破仑也不得不感慨说他宁愿成为柯西莫(虽然更多出于作秀成分)。
由于二刷战线拖得太长,为了提炼上一段内容不得不紧接着又略读了一遍。不得不赞叹作者如何用极其精炼之描述去刻画故事之丰富,常常是寥寥数笔就让人物、情节自行展开。尤其是在主角情绪与性格的呈现上,让我们面对这个情节怪诞离奇的虚构小说也会时不时相信这样的人物真实且合理;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让人拍案叫绝的结尾设计,奄奄一息的他纵身跃上热气球放下的锚随之升入空中(大概率)坠入大海。
“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空中”,这是刻在柯西莫墓志铭上对他一生最精炼的概括。我想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也许是中间这句——始终热爱大地。连死亡也没有再回到地面的他,却从来没有放弃和地面的链接。如果套用初读时“对理想主义的赞歌”的表述,那我想,大概每一位理想主义者都是这样,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坚持着什么却也始终努力在保持某种链接吧。
写在最后,从16年秋到19年春,有没有哪种感受是不变的呢?当然有。就是下面这段文字带给我的触动。这种感觉说不出,就是觉得,非常感动。
亲王安德烈:您看...战争...有好几年了,我把一件可恨的事情尽我们之所能地做好了。这场战争...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我们根本无法解释的理想...
男爵柯西莫:我也是。许多年以来,我为一些连对我自己都解释不清的理想而活着,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情:生活在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