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而在产品人眼中,这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
做产品越久,就越觉得,这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产品,只有在当下最适合的产品,这也正是产品需要持续升级的动力。
产品的每次迭代升级,其实都是对过去自己的否定,我们产品人,需要有这样的觉悟和勇气。
上面这些冠冕堂皇的雄心,在现实中遇到的困境就是,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习惯对产品“指手画脚”。这时候,听还是不听,不仅仅是现实问题,还可能上升到哲学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下面的弹出框,取消和确定的位置问题。如果是Windows系统的用户,会习惯取消在右,确定在左的结构。
而如果是Mac系统的用户,会习惯取消在左,确定在右的结构。
无论怎么设计,都会有一部分用户需要重新适应。
所以,接下来的灵魂拷问: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时候,产品经理该如何让大家信服呢?
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01
符合目标人群使用习惯
任何产品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更不可能满足所有人,但至少得符合目标人群的习惯。
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定位、目标人群有深入的了解,否则,设计出来的产品,用户体验自然不会太好。
比如,如果定位是农村包围城市,那么设计自然得接地气。如果定位是高端定制,那么设计自然得大气上档次。
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还需要知晓目前行业趋势和主流设计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础的使用体验。
以CRM为例,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目前行业已经有了一套标准的流程可以遵循。无论是传统的软件,还是互联网模式的SaaS,更新的只是页面样式和交付方式,其核心是不会变的。
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在既有的标准下优化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再去重新设计一套流程。这也就是我们产品人最忌讳的,重新发明轮子。
符合目标人群的使用习惯,看似简单,但这却是产品及格的底线。
02
兼听则明
做产品,最忌讳的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家都是普通人,是人就难免会犯错,是人就难免会存在偏见。
因为过往的背景、经历不同,每个人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都会带有个人偏见和思维定式。
这时候,就需要听见外面不同的声音,一来是避免自己陷入死胡同,二来是取长补短提升自己。
做产品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天生骄傲,或多或少都会沉迷其中。但正所谓当局者迷,听听不同的声音,也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明以前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做产品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为看看竞品抄抄功能就可以了。等产品上线后,收到的反馈却是不知道怎么使用、功能文字看不懂之类的。说到这里,我感觉自己的脸有点痛。
听别人的声音,并不是否定自己,而是为了强大自己。
03
该坚持的时候就要坚持
产品经理作为产品的负责人,需要有自己的标准和底线。
在我看来,所谓的用户体验,使用感受,其实就是玄学。说它对就对,说它不对其实也不对。什么符合人性,简约使用,其实都是一套说辞。
就拿下拉刷新来说,一开始,实在想不出这个功能有什么特别的用户体验。但当大家都习惯了以后,别人就会盯着你问:你怎么没有下拉刷新的功能?
这时候,你做还是不做?还是说换一个新的方式来做刷新。那最科学的做法,当然是加一个下拉刷新的功能了哦。
那如果还有一种情况,你做的东西暂时还没有一套标准做法,或者有很多标准。这时候,如果别人质疑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认为,在没有数据做支撑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听不见别人的意见,什么都听别人的意见,这两种人,都不适合做产品。
不仅需要有自己的标准和底线,还有坚决的捍卫,否则,永远不会做出好的产品。
04
让数据说话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只要找准解读方向。如果能有数据做支撑,有些争议和疑问其实都不会发生。
以开头举例的取消和确定按钮来说,如果知道现在市面上95%的电脑都是Windows系统,我想关于这个争议就不存在了。
数据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决定做什么,还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做的决定是否正确。
举个例子,我们以前的注册页面,就一个页面,而且让用户填写很多内容。后来产品部门就将注册页面进行了优化,将内容按步骤按模块进行了划分。
当然了,在推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其他部门的阻力。新的页面上线后,用户注册量比之前提升了将近一倍。
让数据说话,比什么解释都有说服力。
一些想说的话
我们所做的产品,难免会被其他人质疑。你可以选择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你也可以选择勇往直前,迎难而上。
将这些质疑,变成你成长中的动力。不经历磨难的产品,是不完整的。
尾巴
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但最后你发现只有一个人懂了,那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