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国学传承文化的经典;从第一次的好奇——为了养成习惯性早起居然从来没有想到读道德经自己3遍了!

那什么是道德经我们用道德经的文字意思解读一下!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说实话这3段是我摘录出来了不过也有语音版本;每次去读都有不同感受与想法。不过到现在还是有点混沌心里清晰说不出来的感觉,也许是因为经历问题、也许是因为没有用心读的问题!不过总之一切都是刚刚好就像刘老师说的.
印象非常深的几段给各位看官分享一下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话是道德经33章节单一的字面意思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而我们一生是职业、生活都是在做一件事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谁是谁——特定场景做匹配——而持续为对方输送价值。不要被所谓的表象所迷惑,要有真知灼见!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表面文字意思理解:“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时刻保持谨醒俗话说:“吾曰三省吾身”心里保持有参照物无时无刻严谨要求和觉察自己!不要单一看行为,而只有时刻关照内心感受与点滴体验变得尤为重要。
3、63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原来发现我们日常的名言基本都是出自道德经任何事情化繁从简、由易到难、从点到面;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做事态度与结果!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总结:
1、从第一次找感觉到第二次的陆续去研读和分享;第三次刻意的寻找规律其实自己也说不上是啥规律。就记得找感觉——学规律而传统经典从不同纬度、角度、思路都会映射出我们需要坚守的本质与本源。
2、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时候伙伴的碰撞点击和感受一定要记下来!碰撞过程才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印象更为深刻。而怎么记录那,最起码得的自己在翻看或者研读时候知道写的是什么。
3、第三次读没有第二次的兴奋劲很多想要分享去不知道怎么样表达!也说不清楚不过有几点原因需要提前预习更需要生发更多的点和内容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混沌时候需要刻意的练习才可以学有所获!奥还有一个那就是讲故事、用亲身体验感受故事诠释道德经真理这样有些时候便可以通俗易懂了解和运用。
4、而道德经整篇观缴和观秒;最好收获就是知道的同时;分享给其他身边伙伴这一个不可或缺。类似我们电脑输入同时要记得怎么样输出与价值最大化。
5、在读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投入和大声朗读、这样才可以聚焦,而更加有意识甚至被感受到。同时早起对于我们身体的觉察会有很大帮助!
6、同时感谢刘老师以及各位老师陪伴;感谢前行路上遇到大家鼓励和认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