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页讲的是《论述“问题情景”中的探究学习》的第二个板块:解决现实问题:基于问题的学习。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学习范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认为,学生必须在应用所学知识之前,掌握所有内容,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平常的先学习知识,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基于问题的学习颠倒了该顺序,假设学生在解决一个有意义的问题的同时,解决了学习内容。英文中的“基于”,有“根基”“出发点”“以……为依据”的含义。
二、解决真实情境的实际难题
问题指难题,解决真实情境的实际难题主要是决策性问题,侧重在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大致是以下两大类。
1.学生体验的真实情景的难题,且由学生为真实用户实际解决。比如我们语文上为商铺的标语和店名找错别字。春节为家里面写对联。
2.真是情境的难题,由学生来模拟解决。
实际上,我们数学、物理中的应用题就是这一类情境。
三、聚焦社会和个人的议题
问题,指有争议的议题。
《课程统整》一书的作者主张,应围绕个人和社会的议题设计“超学科课程”。
四、解释困惑的自然现象
问题,指困惑、疑问。有人称为,“探究学习”“基于发现的探究式学习”或“重在自觉探索的探索学习”。
比如中小学的案例有:为什么热量不是来自衣服?为什么池塘里的生命是这个样子?毛毛虫为什么全身都毛茸茸的?
我们中国有一部书叫做《十万个为什么》就主要是探讨这些方面的问题。小时候阅读这些书,主要是解决好奇心问题。阅读的当时虽然似懂非懂,但是已经埋下了问题的种子,在后来初高中的学习中,就很快会联想到这些有趣的问题了,就自然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学习起来就轻松得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