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那一年,我学了车,领取了驾照;那一年,通过复习,顺利通过了地方的军转干部考试;那一年,我搬离了部队,搬进了地方的新家,装上了宽带,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网上生活,电脑打字和基本操作技能突飞猛进。次年,我开始订阅《上党晚报》,门口装上了红色的《上党晚报》专用报箱,每天阅读当天的《上党晚报》成了我的一个生活习惯。
2006年7月,我看到《上党晚报》新开了一个民生话题征稿栏目。我清楚记得,第一期是关于小广告的话题。因为我住的是新小区,装璜家的不少,搬家的也不少,所以很多商家就抓住机会,在小区墙上、门上叽里旮旯儿,都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广告,装热水器的、装太阳能的、装晾衣架的、装电话的、装宽带的、装防盗门的、装液化气灶的等,很是让人心烦。
我感觉这话题很适合自己,正好给自己一个发表意见的阵地,所以就有了想写的欲望和冲动。于是我结合小区实际,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经过简单构思,写成了一篇《疏堵结合,让“牛皮癣”成为便民的一道风景线》小文,按照报上的邮箱地址投了过去。没想到,编辑很快就采用了我的小文,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与自信。
从此以后,《上党晚报》民生话题我每期都认真关注,基本上每期话题必写,而编辑也给予了我极大厚爱,我的小文几乎每期都被采用。仅2006年下半年,我就在《上党晚报》发稿20篇,比如《让“无偿献血”更加人性化》《走出“家庭监狱”》《健身先健“心”》《跟着“兼职”感觉走》《让别人就是让自己》《多哈亚运让人骄傲让人叹》等。
在我的带动下,我爱人也加入了话题征文写作。有一次,我们还来了二人同框,很是让人羡慕。
给《上党晚报》投稿多篇,但我从来没踏进过报社半步,虽然我单位距离报社不足2公里。一直以来,我只知道是一个崔编辑给我发稿,但我从来没见过她,甚至连一个电话都没打过。偶尔因稿件原因联系,也是网上互发邮件。这也彻底改变了我对报社发稿靠关系的偏见,慢慢地也给了我更多的自信,于是我在给《上党晚报》写稿的同时,我也开始尝试着给其他报刊写稿。
2006年底,我的第一篇杂文《一个农民工的道歉》在全国性刊物《杂文月刊》上发表,后被十多家报刊杂志转发,这更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激动的心情也难以言表。随后,2007年、2008年我在《杂文选刊》、《杂文月刊》、《杂文报》、《经典杂文》、《山西青年报》发表杂文50多篇,2007年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的《我和我》还被《青年文摘》选中。2008年,我的杂文《最之变》被选入《2008年最佳杂文年选》。2008年,我还很荣幸地被《杂文选刊》推荐为杂文新星,并给予文字介绍。2009年到2012年,每年都在全国各大报刊发稿一百多篇。2010年,我的小小说《归宿》被选入《2010年最佳小小说年选》,特别是2011和2012年,我在《广州日报》每日闲情栏目连续发稿20多篇。
在此我由衷地感谢《上党晚报》,感谢《上党晚报》编辑的认真负责。因为我知道,我这所有成绩的取得,都与《上党晚报》息息相关,是《上党晚报》的民生话题带我走上了写作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