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控制,很多人会想到有权势有资源的大人物,或者生活中那些掌控欲强烈的人,他们或者用权力和金钱去实现控制的目的,或者用言语企图去控制别人,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在人际交往中,任何试图去控制别人的想法都是会得到对抗的反应,任何一个自主自尊的人都不会接受别人的控制,而是努力实现合作关系。我们所说真正的控制感是对自己内心的掌控。
今天我们来了解控制感与长寿的关系
比尔·盖茨在1995年,他40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世界首富。目前,60多岁的他仍担任微软公司的董事长,在全世界为公益事业和科学技术创新奔忙,2017年还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李嘉诚在1999年成为全球华人首富,现在90多岁依然担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和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的主席。
他们所积累的财富,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能花费掉的财富。那他们为什么没有从繁忙的工作中退休,去过休闲的生活?你可以说他们热爱工作,追求生命的价值。但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可不是少数。在政界、商界和学界中,有非常多地位高的人,都不愿意退休,甚至不给钱,都愿意在自己岗位上工作到最后一刻。这是为什么?
这些当今全球商界的大人物如此,那么我的小世界里绝对的大人物,我的奶奶呢?
去年5月,奶奶在我和小妹软磨硬泡连哄带骗的情况下,第一次乘坐高铁随小妹从安徽老家到了北京(小叔小娘小妹主阵地),随后到了天津(我爸我妈老弟弟媳和小侄儿主阵地),也是奶奶和小曾孙的第一次见面。待我劳动节放假从广州飞到天津后,我也与奶奶实现了大集合同时也是我这个大姑和小侄儿人生第一次见面。

头两天的集体生活,可能是因为有小家伙的缘故,大家都是很兴奋的状态。奶奶的生活起居也得到很好的照看,不用操心一日三餐,不用自己打洗脚水,衣服也不用自己洗,家务活更是不用奶奶动手。可是第三天之后我看到奶奶的状态慢慢不对了,她的步伐变得缓慢而沉重,眼神变得黯淡,身子也变得笨重很多,说话变得少了。我会在阳光灿烂的午后带着奶奶在小区公园溜达,在长椅上静坐,我感觉奶奶虽然有子孙相伴左右,但是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这片她第一次踏足的土地,让她有了更深的孤独感。


奶奶一下子就真的成了一个老奶奶。劳动节假期快结束的时候,我带着她乘坐高铁从北京出发回安徽老家(本想带奶奶坐一次飞机的,但是各方了解和与家人沟通后,保守意见还是选择了高铁),一开始的路程奶奶很少说话。只是临近安徽的路上,奶奶开始活力出现,话也多了起来,和我聊着各种老家的和她在电视新闻看到的大事小事。到合肥之后,小妹的舅舅安排兄弟开车来接的我们。一路上奶奶和那胖胖的小伙子聊天,问出了人家的爷爷奶奶,原来都是老家的熟人,问人家找对象情况,劝人少抽烟,开车不喝酒,总之一路上说说笑笑。

到了老家,刚下车,邻居都给她打招呼,欢迎她回家。这个时候我发现眼前的老太太似神龙附身,满血复活,走路的步子也变得矫健而轻盈,说话的嗓门提高,语速加快,似乎闭着眼睛都能摸出大门的钥匙孔。回到自己的阵地,奶奶完全不像一个80岁的老太太。为我准备一日三餐,把去京前委托给大妈照看的小鸡仔和小鸭都接了回来,给它们准备吃食和水。第二天大清早起床,天气甚好,我们一起去菜地拔大蒜。除了帮忙扛锄头和多跑几趟家,把大蒜苗运回去,奶奶包揽了拔大蒜的全部工作。几天之内,我眼里的奶奶巨大的反差,着实叫我惊了。


下面给你介绍一个心理学历史上的著名实验。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兰格,到一个临终关怀的养老院,拜访了已经迈上生命最后一段行程的老人们。在拜访结束时,心理学家给每位老人送了一盆植物。在这个研究中,他把老人随机地分成两组。
实验人员对其中一组老人说:“老人家,我们走了,这盆植物送给你。但是你不用管它,我们的护士会每天给它浇水,你负责欣赏就可以了。”(对于这组老人,植物的生死由护士决定)
对另外一组老人说:“老人家,我们走了,这盆植物送给你。但是你需要去给这盆花浇水,如果你不浇水的话这盆花就会死掉。”(对于这组老人,植物的生死由老人决定)
一年之后,心理学家回到这个临终关怀的养老院,来看看有多少老人已经去世了。
他发现那些由护士来浇水照看植物的那组老人,他们的死亡率是30%,和有没有送植物没有任何区别。的确,你不能指望送一盆植物,人家就会活得更长久一些。
但是,奇迹发生在自己能掌控植物生死的那组老人。这组老人的死亡率从30%下降到了15%,降低了整整一半!当这个结果发表出来,大家纷纷表示不信,对一盆植物生死的控制,这是多么琐碎的毫无意义的事情,会有这么大的作用么?后来,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种族的实验都反复验证了这个结果。我们虽然不知道,比尔·盖茨、李嘉诚依然在继续工作的具体动机,但我们知道,他们如果把这种对事业的控制感保留下去,对保持长寿是有利的。由此我便明白奶奶的变化源于在家乡熟悉的环境,在自己安排生活的时候,她要照顾自己之外,去关心菜地的大蒜和青菜,关照小鸡和小鸭。对于自己身边的一切她都是有着确定的掌控感,她不是一个只能坐等一日三餐的老太太,一个对自己失去控制的人。
当我们谈到长寿,生物学家会说是长寿的基因,医生会说是医疗手段的进步,营养学家会说是饮食平衡,不吸烟,少喝酒等等。
但是这些因素,都不如控制感的作用强。这是因为,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从追求控制、获得控制、到最后再失去控制的一个过程。
控制感不仅跟我们的长寿有关,大量的研究表明,控制感还是预测我们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核心指标。相关内容,且听下回分享。
2019年1月28日星期一
(注:文章参考《刘嘉•心理学基础30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