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80后,很幸运赶在房价飞涨前在南京买了房。
那时刚大学毕业两年,收入从最初的800元涨到了3000多元。在家长支付了首付的情况下,我在这个城市有了自己名下的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尽管每个月要还2000元的房贷,心里还是踏实了不少。毕竟成了名副其实的“有产者”。
刚进单位时,就有比我大七八岁的前辈告诫,“有产者始有恒心”,要想在这个城市稳定下来,就早点置业,有了自己的房产,干事业也会更有恒心“。当时,并不以为然。
两年间,我从学校附近的四人合租的出租房搬到了离单位很近的新街口,租住在一个旧小区顶楼的一个15平米的小房间,每个月400元房租。15平米的小房间里,放下一张榻榻米,一个床头柜,一个80公分宽的衣柜,除此以外,就只有站人的地方了。但是并不觉得条件艰苦,至少我们有卫生间、有厨房,可以洗澡做饭,在一起吹牛聊天。由于住的近,我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单位,晚上可以加班到很晚才回去。再加上年轻,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很快就有了收入上的提升。
一切都很顺利,很美好。心中每天都会有种“未来掌握在我手中“的自信。
但是,很快,接到房东通知说儿子要从国外回来,要重新装修这套房子,让我们赶紧再找房。同时开始清查电费、煤气费等各种琐事。真心感受到”寄人篱下“的感觉。为了尽快找到房子,每天忙于接中介电话、看房。慢慢萌生出“如果有套自己的房子多好”的念头。房子终于找好了,也在新街口范围内,步行到单位20分钟。再次开始熟悉一个陌生的房子,感受到上任房主的气息,忽然就觉得很厌倦。难道一直要过这样如候鸟一样的生活?谁知道房东哪天又要让你搬行李走人?即使你按时交房租,交水电。还要忍受房东时不时的查看,看看房间里的东西有没有被损坏,这种感觉或许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但做为租房客,哪里有什么自尊可言呢?那把钥匙,并不真正属于你。
在和家人商量之后,家人很支持买房的决定。于是,每个周末都成了看房日,从河西到城东,从城南到江宁。房子看了不少,但是以当时的收入水平,还是觉得每平5000元的价格好贵。东看西看,一直没有定下来。直到2006年下半年,母亲来南京代我一锤定音选在江宁,奔波看房的经历才就结束了。自此也算有产一族了。
拿到钥匙的一刻,心里那种安定的感觉尤甚,100平米的大house,我喜滋滋的在每个房间走来走去,终于不再做租客了。虽然自此转成房奴,但房子是我的了。就算外面刮风下雨,有了自己窝,睡觉也是心安。房子带来的安定感、稳定感、归属感,安全感,一句话不足以道完。
此时,又想起刚进单位时前辈说的话,“有产者“始有恒心”,确实是有道理的。那位大哥以自己的亲身感受琢磨出了这个道理,并对我们倾囊相授,想必也曾经体会过房租客的辛酸感吧。
还房贷其实也是件很艰辛的事,每个月从3000多工资里扣出2000元打到房贷卡上。剩下的一千多元省吃俭用,基本够开销。有时候一年下来也就买两件衣服。更不敢出去旅游、买奢侈品之类。就那么简单的活着,有时候很晚下班,但打开房门的刹那,那种辛苦和疲惫就一扫而光了。或者,有了自己的栖息之所,精神恢复起来也会格外快吧。
不断有同事、朋友在这个城市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终于不再像候鸟东奔西走,最终在这里落脚不动了。工作经验的积累、收入的提高,让房贷终于不再成为我们肩膀上的重负。10年后终于将所有房贷还清。彻底轻松了。
有人说,“没有在暗夜里哭泣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其实我想说,”没有还过房贷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在房价飞涨的这些年里,有人靠父母的全额支持买了房,有的人结婚有了房,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天生就不用为房子的事情发愁。但更多的80后,来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早早背上了房贷,为的是能在这里拥有一方天空,一块落脚之地。为心里的小小理想,过早的放弃了自由、浪漫,理解了挣钱不易和对家人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