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师的新书《教师阅读漫谈》,还没到。
从扬同学的书柜里翻出《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不好意思看医生,不敢独自面对独立去做,不知道怎么沟通……蛤蟆先生的心理也是我们很多人的心理吧。
蛤蟆先生第二次看医生,心理医生的一句话惊到我了:儿童自我状态,儿童状态。我的理解是,人在某些不良环境触发下,心理会退回到小时候受伤害时的状态。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内在的小孩”吧。痛苦仿佛昨日重现,仿佛可以看到小时候那个无助的自己。
童年以后的时光,是在尽力满足内在小孩的需求,与过去和解?
在很多方面可以解释得通哦。
超越的话,也是在满足内在小孩的需求之后,与过去和解之后。
但是,偶发特殊情况,还是会退到儿童状态的,这大概是刻在基因里的自我保护机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