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DNA : The Secret of Life
内容简介 :
这是一部关于遗传学的简单历史,以孟德尔遗传定律为开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再到最终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这过程堪称跌宕起伏。其中不乏合纵连横,斗财斗智,充满完美合作的同时也充斥相互拆台,甚至有时一项科学研究的完成似乎全看运气。
这也是一部关于科学天才的有趣故事,他们是天才,但同时也是普通人。有人笃信宗教,有人是社会主义者;有人喜欢越野机车,有人酷似摇滚乐手;有人爵位也不放在眼里,有人却为了自身利益不顾人类福祉。
这还是一部包含了轰动一时的社会经典案例的案例集。希特勒那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就是起源于科学家所谓的“优生学”吗?克隆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基因改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当克林顿总统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时,人类已经在扮演上帝的角色了吗?辛普森杀妻案中,DNA技术到底是在公平执法还是放走了罪犯?
这更是一部事关人类医疗前景的未来之书。哮喘、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癌症,以及艾滋病……种种困扰人类生活,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都会在遗传学不断发展的未来得以预防和治愈吗?科学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的道德底线相差十万八千里吗?到底是什么力量阻碍了遗传学在医疗上的贡献?
一位科学家对自然杰作的由衷赞叹,一位人文主义者对人类的深切关怀,注定成为记述这时代伟大科学旅程的史诗。
作者简介 :
[美] 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
美国著名生化学家,生于1928年。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并与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同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86—1993年担任纽约冷泉港实验室主任;1989—1992年被任命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人类基因组国家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及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曾荣获总统自由奖章和国家科学奖。
[美] 安德鲁•贝瑞(Andrew Berry)
遗传学博士,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研究员,曾编撰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生物学家华莱士著作全集Infinite Tropics。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DNA结构发现者沃
# 沃森的DNA简史,论及遗传学起源,DNA和双螺旋发现,基因科学在生物制药、农业、犯罪鉴定、遗传病等广泛领域之应用。深入浅出,案例丰富,功力深厚。 双螺旋发现紧张感十足,生物制药兴起爆发力惊人,DNA指纹一段引人入胜,遗传诊断治疗令人憧憬…… 非常精彩的大家小书,不过转基因食物一段似不甚清晰。近年已出新版,期待翻译。森亲自执笔的优秀科普书,内容广泛,在遗传学历史、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DNA在探求人类史的应用以及人性取决于基因(先天)还是教育(后天)等领域给出了丰富乐观的论述。
# 沃森和克里克是高中生物书里耳熟能详的科学家(刚才我输入“沃森”,输入法候选第一个就是“克里克”),教科书里那张沃森坐着抬眼皮望着双螺旋模型、克里克站在一边伸手指模型的照片还印象很深刻。虽然这本书是诺贝尔奖得主写的,不过高中生物水平也就能读懂了。 从译文能感受到沃森很真诚,这么长的书,写得像在和你唠家常;时不时说点俏皮话甚至拿自己开涮,没有一点架子。 但在对未来遗传学的态度上,沃森显得审慎但开放,他相信人类不应该让虚假的“道德”约束住手脚,只要最终能减少全人类的痛苦、带来更多安宁的办法,都不能现在就一票否决。 他的研究发现和他的态度,都表明他就是那种真正在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人。
贰:
如果让我评选20世纪人类科学上的三大进展,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量子力学、计算机技术和遗传学。量子力学重构了人类的世界观,计算机技术重构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遗传学的进展,尤其是DNA的破译,则让人类在“认识你自己”的路上跨进了一大步。
大概十年前,我读过一篇科幻小说,大意是说,在未来,有人找到了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其实还应该加上斯大林的)等人的毛发、衣物,从中提取出了他们的DNA并复活了他们,世界由此再次陷入危机……当时只觉得这想象新奇,而今回头再想,分明清晰地体会到小说中表露的对DNA技术的焦虑与恐惧。
从克隆羊多莉引发的生物伦理学大讨论,到近两年引发热议的转基因食品,DNA就像“一个幽灵,一个人们并不了解的幽灵,在我们的世界游荡”。《DNA:生命的秘密》,就是一本让普通人亲近、了解这个“幽灵”的科普读物。
1953年,“简单美丽”的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遗传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时代,“生命之门”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朝人类打开。自此之后,DNA重组技术、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DNA研究及应用突飞猛进,以致今日,历史学、农业科学、医学、法医学等领域,都有“DNA技术”的大旗飘扬。
本书的主要作者詹姆斯•沃森,就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并因此与克里克、威尔金斯共享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后长期担任纽约长岛冷泉港实验室主任,并曾主持人类基因组计划。他始终站在DNA技术革新的前列,可谓是“DNA技术发展的全程参与者和见证人”。这本向一般大众介绍DNA知识的科普读物,由他执笔,再合适不过了。
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到目前DNA技术的最前沿,作者根据时间顺序,详尽讲述了一部遗传学发展简史。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对这门科学的热爱,而隐讳给遗传学带来永远污点的“优生学”。
在遗传学发展早期曾经历过的“优生学”这段又弯又臭的道路,不仅在美国扬起了种族主义的歪风(信徒包括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更是成了希特勒种族屠杀的“科学理论”之一。在后来的遗传学发展过程中,部分由于这段历史的存在,遗传学科学研究屡遭羁绊,比如20世纪70年代,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DNA研究的重镇之一哈佛大学即在此市)曾全市禁止进行重组DNA研究。然而将目光放长远,这未始没有积极意义。有了前车之鉴,遗传学的发展才能保持合适的节奏,不致因跑得太快而脱离人类掌控,从而造成更大的惨剧。身为遗传学泰斗的沃森先生之所以在本书中以大篇幅论述“优生学”,恐怕也不无以史为鉴之意。——直视历史,才能避免未来的惨剧;回避历史,难免会遭到历史的报复。
本书还以颇多篇幅介绍了DNA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比如在农业领域,DNA技术不仅能极大增加农业产量,还能最大限度减少农药使用;在历史学(人类学)领域,可以借助DNA技术追踪现代人类共同的祖先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迁徙路线;在医学领域,破解并治疗各种遗传病乃至癌症;在法医学(犯罪学)领域,DNA指纹成为破案的一大利器……
这些由DNA技术带来的变革和进步,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反对者最担心的,恐怕就是由此带来的“基因污染”会造成无法避免的损失,其更深层次的隐忧,则是对人类过度干涉自然进化可能带来的不可控后果的恐惧。——对于自己无法掌控,甚至根本没有能力了解,却又很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剧烈(技术)变革的恐惧,也许正是反对者们之所以反对的心理根源。
然而无论如何,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正如百年前无数人对火车的恐惧,并不能阻挡铁轨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双螺旋的发现敲响了生机论的丧钟。认真的科学家,甚至有宗教信仰的科学家都已发现,要对生命有完整的了解,不需要寻找新的自然定律。生命不过就是物理与化学——尽管是极为精密复杂的物理与化学。”作者的这段话,点出了DNA技术对人类思想的深刻(也可说致命)影响。
DNA的破译告诉我们,人之为人,不是因为人有其他动物没有的所谓“灵魂”,也不是因为上帝钟爱人类甚于其他物种,人类的所有生理、心理(意识)活动,都不过是物理和化学反应。
在DNA技术揭示的真相面前,我们必须打破幻想,接受这一残酷的真相。人不是什么“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也不是天生带有原罪、等待救赎的可怜存在,我们必须独自承担起自己存在的意义,再也没有借口。
当然,说人类是物理、化学反应的产物,并不是说个体就失去了选择的能力和自由意志,并不是说娘胎里的“初始设定”就决定了我们的一生(虽然遗传学告诉我们,人并非生而平等也不是白纸一张,个体的身体状况、性格等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因为,深入到原子内部,是一个量子的世界,而量子的不确定性打破了一切形式的决定论。(我相信,人的最主要的枢纽、尚未被破译的人脑,是一个微观世界的存在,比如量子级别。)当然,这又是另一个话题——量子力学——了。
叁:
这是一本很棒的生物学科普书。尽管涵括了很多前沿的生物学知识,但是绝大多数内容都很容易理解;作者的文笔很幽默,与他的思想一样出色,翻译也非常到位,读起来很过瘾,不像看教科书那么艰涩;里面例举了大量的案例和故事,这样读起来非常生动,也更有说服力。
读完这本书让人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DNA简单的序列组合里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它是发掘历史的线索,也是预言未来的工具,它已经远远地超越了生物学本身的范畴。看完这部书,你收获的不仅仅是新的自然科学知识,更是会领悟到很多自然的法则和生命的意义。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自觉投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