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处于问题区的时候,父母特别想帮助到孩子,解决孩子的问题,那这个时候通常我们是如何做的呢?
元宝在幼儿园遇到调皮的孩子,让她比较困扰,睡前悄悄话,连着好多天都会提及自己不开心。遇到这样情况,父母可能会说:那你告诉老师了吗?”“笨啊,你打回去啊。”“他怎么不打扰别的孩子,总打扰你?”……
我们总会提出我们的建议、命令、威胁、说教、批评、赞扬、嘲笑、分析、争论、追问、安慰、转移注意力,PET里把这12种称为沟通绊脚石。当再看我们亲子沟通的语言会发现,都包含在这12种绊脚石里。
为什么这些是沟通的绊脚石呢?
因为它阻碍了亲子的良好沟通。
一个朋友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她和妈妈表达,每次和妈妈说话会感觉被噎在那,自己的想法表达不出来。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多想帮助到孩子,可是,我们的做法却是南辕北辙。
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表达出来,孩子会感受到被理解,会在情绪表达后,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孩子处于问题区,那是孩子有情绪有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时候父母要做的是协助孩子,梳理情绪,把解决的责任交给孩子,让孩子学会负责和想办法。
当父母命令、威胁、批评、说教、嘲笑的时候,孩子还会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吗?孩子会感觉不被尊重,会自尊心受挫,自暴自弃。
当父母分析、争论的时候,孩子的真实意图父母还不知道,那所有的分析和争论只会让孩子觉得对牛弹琴,再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能接着被批判。
当父母赞扬、安慰的时候,父母盲目赞扬的可能根本就是孩子不认可的地方,无法真正帮助到孩子。
当父母追问、转移注意力的时候,孩子此时此刻专注于自己的情绪,如果被追问,就会不得不去想父母提出的问题,打断自己的专注,不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肯定是希望孩子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人,作为父母就要知道,我们无法帮助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自己找到解决方式。如果父母抱有帮助孩子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那其实也是变相的掌控。
父母是陪伴者、引领者,而非解决问题者。
父母无法提供适应孩子的环境,只能培养适应环境的孩子,但是前提是,这需要我们的陪伴和理解,还有等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