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课程的三个督导案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个。我总觉得那个恨铁不成钢的妈妈不能接受的并不一定是孩子的平庸,而是自己的平庸,于是乎她就把对自己的怨恨·挑剔·苛责等一股脑发泄到孩子身上,长此以往她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不到位。
我还记得分享的那位母亲一直在调整自己的四川口音,想来她也是个对自己高标准的人。要说对自己要求高,有上进心,只要在自己身心能承受又不影响别人的生活节奏的前提下还是一件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很有好处的事,只是这位母亲似乎把自己搞得很累,又让家里人感觉不舒服。如果她能学会让自己放松一些,接受生活中不可改变的事实(比如自己,孩子,老公都是平凡的存在),用爱和宽容去对待自己,对待家人,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或许围绕在她身边的种种都会变成另一幅光景。
记得她的描述似乎表示出对儿子相对懒散的生活状态表示担心,当时评论区也有几位老师觉得像她儿子那样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应该去努力奋斗,为理想拼搏什么的。这没有错,只是她和那些老师们似乎忘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的理想都是通过拼搏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有些人只是想在现有条件下衣食无忧地活着;有些人只想到处潇洒;有些人想避世求一个清净……我们学心理学的人应试着去接纳这些存在。
我并没有过孩子,但我觉得如果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小培养,悉心引导,并适时让其学会独立,学会自己照料好自己的生活,然后逐渐让其做出合适的成家立业方面的选择,淡出孩子的生活。这样和孩子相处的节奏应该会引起家长和孩子的极大舒适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