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作者: 孤城落日 | 来源:发表于2020-11-20 08:47 被阅读0次

    其实,只要读博的时候脑袋转过来,绝大多数人不但不用跳楼,不用和导师睡觉,甚至还能三至四年就能毕业,不管是在多好的学校。

    这个回答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做研究和读书的方法不一样,而且还有不少人把读书当成了考试。

    一些误解

    对不少人,特别是家长而言,博士犹如一纸镀金文凭,似乎读得多就是好;读到了博士,就是学识渊博。孩子能读就继续往“上”读,博士就是比硕士“上”,硕士比本科“上”,有的还认为博士后比博士“上”。 甚至还有一些误解,例如博士就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起码读哪个领域就懂哪个领域。理工科博士,似乎就要所有理工的东西都懂。计算机博士,怎么能修电脑也不懂?做语义识别方向的还真不一定懂计算机系统的东西。

    所以,博士,就是理所应当的学霸。

    世人对博士有太多的误解。

    博士是一个小小领域的博士

    就以数学博士举例子。

    只读过小学的人,以为数学就是数学。

    读完初中,才知道,原来数学会分成代数和几何。

    读完高中,才知道,原来还有概率,几何还分成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读到本科,又才知道,原来代数,还分线性代数,抽象代数(还有一大堆,我就随便列一些大家相对见得多的),几何还分拓扑学,微分几何,解析几何,计算几何,分形几何(也是随便列几个)。代数和几何结合,又有代数几何。然后还能继续分。。。

    那数学博士干嘛呢?研究一下某个最最细分的领域的一个问题。厉害一点的,给他寄予厚望研究个啥啥啥猜想,正常的都是研究一个小问题,能好好回答一个别人都没有回答过的小问题,极有可能就算博士毕业了。

    工科的博士也差不多,也是在某个最最细分的领域,解决一个别人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别人解决过,但是比别人起码好一点,就也可能毕业了。

    我不懂文科,所以不敢说。

    解决这个问题难吗?说难不难,也就搞个几个月到几年吧~很有追求的例外,特别是那些以后想当好学校的教授的人,会积累更多学术成果,那就算一直很高效,也会选择多当一会儿学生。

    所以啊,就不要为难博士了,对于常人而言,博士反而是最不懂很多事情的人。博士的时间都研究“那个问题”去了,平均而言,什么衣食住行工作理财等,通通比不过硕士或者本科毕业生,毕竟混社会的日子短啊。只有当你去问人家“那个问题”的时候,人家才能滔滔不绝地给你讲,或者懒得跟你讲。

    那解决“那个问题”难吗?

    自从有了“博士”,就有了很多可悲的新闻,“压力大”,“博士跳楼”,“毕业潜规则”等。

    中国本科生或者硕士生去读博,总体来说,都算难。因为脑子没有转过来,没有意识到,读博跟读本科,完全不是一回事。一旦脑子转过来,就容易了。

    我身边还挺多人读博读了三四年就毕业的。我们大三有一个出国交流团,和我一起住一个寝室的四个人里面,有三个人,三年到三年半就毕业了,学校都相当不错。我所在公司的四个创始人,虽说在斯坦福花的时间比较正常,但是在完成毕业论文之余,还额外做了跟毕业论文一样质量的其他研究,把这些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家公司的科技上的核心竞争力。

    他们都有个特点,就是有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模式,也就是做研究的思维模式。

    其实很多问题,是很快能解决的。想想数学建模比赛,也就三四天。只不过读博的研究要更严谨,需要多一些时间打磨,也尽量做到更原创。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问题,那是绝对不需要超过两年的。超过了主要都是方法不对。

    因为现在在创业公司节奏快,回头想,以前读博解决的问题,有些搞了三个月的,现在也就是两个星期的活。读博,相对来讲,还是挺闲的。

    读博正确的姿势

    五六年都读不完博,是因为我们不该把读博叫做读博,博不是读出来的,这个“读”字,害人不浅。

    一个没有被解决过的问题,是读不出来的。一个不知道怎么更高效去解决的问题,是读不出来。如果读得出来,那就不叫没有解决过了。

    然而,我们中国学生习惯了,特别是名校学霸。

    我来定义一下学霸。学霸,指的是一直在认真学习,考试成绩特别优秀的人。那种天资聪颖不花时间就能学好的学神不算。

    学霸,其实一部分可以被看作“考霸”。中国人考试考多了,都有一套。考完可能没几天就忘了。

    但是也有一些学霸,不只是会考试,也真的会学习,概念和原理理解得透彻。

    学霸不是不好,只是不懂得怎么做研究。他们特别能接收书上的方法,却没有自己的想法。

    大家做研究的时候,是不是都这样的:问题拿来看一看,然后去阅读一大堆参考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的,然后想想有什么办法做得更好。

    但是,会做研究的人正好相反。

    参考文献都认真读过了,脑子里就都是以前别人提过的思想和方法,很容易,我只是说很容易,就局限在里面了。自己提出来的新方法,就很可能只是别人方法的改良版了,这样,大多数时候效果都不会好到哪里去。

    会做研究的人呢?先想了解决思路再去看别人的方法。

    有不少学生运气好,新方法都是导师给的。在这个场景里,导师是那个会做研究的人。学生只需要沿着导师指明的方向探索就好了。当然,导师也可能是坑。

    会做研究的人,会从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去想,一步一步往前推进。以前讲过一个怎么一步一步思考如何做图像去雾的例子,大家可以看看我的一篇公众号文章:

    最简单有效的图像去雾算法

    如果一步一步去想问题,像小时候,啥都不懂的时候去想问题,就不会四处套用别人用过的各种方法,才能做成原创性的好研究。

    这样做,很可能中途会遇到很多新的概念,这时候该做的是查资料去充分理解这些概念,甚至要自己建立一些新概念。把所有相关的概念都理解透彻了,那你就把这个问题理解透彻了。

    现在回头再想想,其实很多博士都是五六年才毕业,但是这五六年里面,前面几年都是难产的,为什么呢?那几年参考论文都读遍了吧?重现和试验别人的方法也花了不少时间吧?这些事情其实无须过早去做。反而到了最后快要放弃的时候,只能靠自己去想的时候,才做出些自己的成果来。

    那如果说你想到的别人都用过了呢?

    有两种可能的:

    1. 如果你想到的真的是很好的思路,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那很可能这个问题就已经做到上限了,不需要再做了,该换方向了,不要吊死在这棵树上。
    2. 你想到的思路还是不够好,那要么是你思考问题的逻辑不够严密,要么是相关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该做的是沉下气,重新来,看看某些概念的前提是不是忽视了,某些推导是不是太模糊了不够细致导致一些隐藏的相关因素没有找出来?

    读博,能帮人从会学习,借助别人的办法解决问题,过渡到会科研,靠自己创新型地解决新问题。意义是非常大的。

    而实际上,也不是谁都要通过读博来达到这样的进化。我们平日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从每事都去问人找参考,到每事都尽量自己先去想想怎么办,不也是一样吗?只不过面对的不是科研问题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yk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