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孔子所处的时代
第一节 平王东迁
烽火戏诸侯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史记·周本纪》
这是《史记》中关于这个故事的记载。说是周幽王有一个宠妃褒姒,人很美但是不爱笑,大概是有什么抑郁症。幽王觉得不完美,就想了个办法逗她开心。他假称京城受到了戎狄的侵犯,点起烽火,召集诸侯勤王。一众诸侯带着兵马气喘吁吁地赶到城下,却没有看到敌军的影子。这时候幽王和褒姒出场了,幽王说:“你们都回去吧!逗你们玩呢!”一众诸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褒姒看到诸侯们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样子,果然笑了。幽王很满足!后来,犬戎真的来了,幽王又点起了烽火,诸侯们有了上次的教训,一个也没来。真是一朝被忽悠,十年不动弹!攻进京城的犬戎杀了周幽王,虏走了褒姒。这一笑的代价有点高,比贾宝玉撕扇子的代价高多了!不晓得这帮子犬戎有什么好办法让褒姒笑?不过肯定有办法让她哭。
关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不做考究。在史学家的笔下,凡是著名的昏君,身边总会有一个绝色的女人替他背黑锅。至少这个故事里面有一部分是接近史实的,就是周幽王确实被犬戎杀了,但是犬戎不是自己要来的,是周幽王的老丈人申侯和亲儿子宜臼邀请来的。
周幽王之死
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史记·周本纪》
看来周幽王是真的喜欢褒姒,喜欢到要废了原来的王后和太子,立褒姒为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做新太子。只不过他犯了两个错误:
一个是违反了周王室的继承制度。周王室立国之始,就建立了完善的嫡长子继承制: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庶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诸侯位,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以此类推。周代是以“孝悌”治国的,嫡长子继承制即是化家为国。从士到大夫到诸侯到周王,每一级的上级多是他的父兄,由家庭的孝悌变为国家的忠诚,于是国家有了一个统治的伦理基础。现在,周幽王主动破坏了这个制度,那么底下的诸侯们要是效行起来,国家的麻烦就大了。
二是他低估了王后娘家的势力。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当时势力还是很大的,申侯不但是周幽王的老丈人,还是郑武公的老丈人,而且申侯的外交工作做的不错,跟犬戎的关系处的很好。老丈人一发飙,威力实在高!
于是,申侯联络了犬戎,攻进了镐京,杀了周幽王,立原太子宜臼为周平王。支持这件事的诸侯国有许国、郑国、晋国、秦国,再加上犬戎,形成了一个以申侯为首脑、原太子宜臼为旗帜的势力集团,只不过他们是各怀鬼胎。
周平王和他的孙子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桓公五年》
原太子宜臼在他姥爷申侯的支持下继承了王位,是为周平王。西周的京城镐京被犬戎折腾的不像样子了,他们愿意来帮忙,可不是为了什么道义,人家就是来抢点东西。周王室在镐京周边的土地也被秦国、晋国、郑国等瓜分的差不多了,也不能白帮忙对吧!周平王只好迁都去了洛邑,历史上的东周开始了。
我们前面说了,周代是以“孝悌”治国的,周平王弑父即位,就失去了继续作为天下共主的伦理基础。那些正义的或者是说隔得太远没占到便宜的诸侯们自然瞧不起这个新王了;周王室在关中的领土也被瓜分了,再想赏赐诸侯点什么,手头就比较紧了;领土少了,人口也少,军队自然也少,诸侯有个什么不尊敬,也打不过人家。奖也奖不得!打也打不得!这就很尴尬了!
周平王的即位,郑国是有功劳的。平王东迁,就是申侯和郑武公一路护送。从郑武公一直到他的儿子郑庄公,一直做周王室的卿士,就是宰相。大概是权力太大了,周平王觉得心里不踏实,想分一部分权力给虢公。郑庄公不愿意了,耍起了脾气。周平王说:没有这回事,你要是不相信,我们就交换各自的儿子作为人质。堂堂天下共主,竟然跟诸侯交质,实在是让人瞧不起!
周平王逝世以后,因为太子早死,就立了太子的儿子为新的周王,是为周桓王。这时候,郑庄公仍然做卿士,郑庄公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左传》里那篇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中所说的郑伯就是他。一个年幼的王,一个大权独揽的卿,桓王上个朝都如坐针毡,估计连说话都哆嗦。这多难受啊!于是桓王心一横,免了郑庄公的卿士之位。郑庄公一气之下,不再朝觐,再加上他还老派兵士盗割周王室的庄稼,这纯属于欺负人了。周桓王忍不了了,征发了陈、蔡、虢、卫等几个诸侯的军队去讨伐郑国,可惜小伙伴们不给力,打了个大败仗,周桓王也被郑庄公的大将祝聃一箭射中了肩膀。这下人可丢大了!说话更没人听了!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