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史系列─中国历史人物篇(男)解析古诗词─读古诗词专栏随笔
错录《全唐诗》的元末诗人唐珙了解一二─读史之二十六篇

错录《全唐诗》的元末诗人唐珙了解一二─读史之二十六篇

作者: 杨柳依依簡 | 来源:发表于2019-06-14 10:17 被阅读12次
    唐珙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实,唐朝不是没有人写小说,《唐传奇》就很经典,明清也不是没有人写诗词,纳兰容若就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只是这些并都不是当时的主流。

    因而说起诗词文化,首先跃入我们脑海的必是唐、宋。

    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元朝诗人写的诗居然被《全唐诗》收录。

    这位诗人名唐珙,字温如,是元末明初会稽山阴人。

    他的一首《题龙阳县青草湖》,收录在《全唐诗》中,全诗如下: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为何可以确定是误收呢?

    首先根据记载,他的父亲是南宋义士唐珏,所以他不可能是唐朝人。

    再者,他也不止写过一首诗,他的其他诗作多被收录在《御选元诗》、《元诗选补遗》,可见真的是《全唐诗》的编纂者出错了。

    但其实这也不能怪编纂者,唐珙这首七绝水平真的很高,神奇浪漫直追李白,别说在元诗中鹤立鸡群,即使在唐诗中也属上乘之作。

    这里的青草湖其实就是指洞庭湖,因其南面有青草山,故而古人也称其为“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在袅袅的秋风吹拂下,洞庭湖仿佛一下子老了许多;多情的湘君,也因悲秋而一夜愁白了头。

    诗歌开头便用拟人的手法,结合虚幻的神话,渲染了秋风中洞庭湖一片凄清的景色,也抒发了诗人悲秋迟暮的伤感之情。

    一个“老”字将秋风吹拂下的洞庭水波描写得形象又生动,就如“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绿水青山本是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鲜活生动,令人倍感亲切。

    而“湘君”指的是湘水的男神,和湘水女神湘夫人是一对神仙眷侣。

    传说舜帝南巡,病逝于苍梧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当时在洞庭湖。

    二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后,日夜啼哭,哭得直流出血泪来。

    她们的泪珠洒在湖畔的竹子上,将竹子染得斑斑点点,被称为“湘妃斑竹”。

    后来两人投水而亡,成为“湘水女神”。

    屈原《九歌》中就出现湘君和湘夫人,如今我们普遍认为她们就是指舜和他的两个妃子。

    诗人这里运用湘君的典故,充满了神话色彩,为诗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又进一步加深了悲秋的伤感。

    这样含而不露的写法加上幽美的意境,难怪会有人认为这是唐诗了。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酒醉后进入梦乡的情景。

    他从白天一直喝到晚上,风停了,波涛歇了,而他醉了。

    恍恍惚惚间,总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银河中,四面一片星光灿烂。

    这是诗人梦中的情景,唯美又浪漫,当年杜甫坐船也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天上人间,空灵浩渺,真真假假,如梦似幻,很符合醉酒后的情态。

    梦中的世界如童话般美好,令人流连忘返。

    只是梦再美好,也有醒来的一天。清醒之后,梦境与现实的冲突,只会加深诗人的怅惘。

    这首诗笔调清新自然,构思信其独特,意境空灵澄澈,情感含而不露,尤其最后一句,神奇浪漫,直追李白,正如程千帆所言:这是长久湮埋在沙砾中的明珠

    其实,虽然这首诗被《全唐诗》误收,闹了大乌龙,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提高了它的知名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若不是《全唐诗》的影响力,也许这首诗也会如其他元诗一样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另:唐珙的诗

    《猫》 ——元

    觅得狸儿太有情,乌蝉一点抱唇生。

    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

    分唾掌中频洗面,引儿窗下自呼名。

    溪鱼不惜朝朝买,赢得书斋夜太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错录《全唐诗》的元末诗人唐珙了解一二─读史之二十六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cu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