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讲的关于“三季人”的故事,我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的人生很少再有纠结和较真。
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会⽣⽓,甚至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现在遇到了,⼼想那就是个“三季⼈”,少理他。
三季人的故事是这样的:
孔子师徒周游列国的时候,这一天来到了一片院落,这里幽静得很,孔子师徒就稍事休息,闭目养神,留了一个学生子贡在门口站岗放哨。
远处走来一个人,说有问题要考试孔丘,看孔丘是不是真有学问。
子贡说:我是孔子的学生,你有什么问题,我可以通报。
那人说:我的问题是一年有几个季节?
子贡一听,这人居然提了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老师孔子回答,就有些不屑:一年四个季节,这个常识题目就不用问老师了。
那人认真地说:不对,是三个季节。
子贡坚定地说:不对,是四个季节。
两个人争执不下,声音越来越高。
孔子听到门口有争吵声,就走了出来。
孔子听了这个人的问题,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人,便谦卑地躬身答道:一年有三个季节。
孔子的回答,子贡一脸的懵圈。
这个人听了孔子的回答,高兴地说:你真是有学问,你能成大事。
说完,这人扬长而去。
子贡忍不住问孔子:老师,一年有四季,您刚才怎么说是三季呢?
孔子笑着说:你看刚才那人穿衣打扮,分明是蚂蚱精所变。
蚂蚱精春生秋死,一生只经三季,从没见过冬天。
在他的知识系统里,一年就是三季。
你不要以你的立场反对别人的观点。
子贡听后,点头不止,拇指一伸:老师,你厉害。
⽣活中如蚱蜢⼀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社会游荡的地痞流氓,不就是真实的三季人?三季人不知道冬天,地痞流氓不知道礼义廉耻。遇到这种三季人,跟他讲理,是自寻烦恼,自找苦吃。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
“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这句话,一直令人不耻,我觉得是聪明之举,毕竟,人听不懂鬼话,鬼也理解不了人言。
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
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庄子》的话,也让我明白“夏虫不可以语冰”。你跟夏天的虫讲什么冰?
与这样的人争是非,只是徒劳而已。
所以碰到、看到“三季⼈”,⼼⾥说⼀句他是“三季⼈”,嘴上客⽓客⽓,顺着他的半瓶⽔,让他摇去!哪有时间和他理论
人的见识也有局限性,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这个道理。
三季人表达了人们的一生见识之局限性。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那些有全局眼光的人就是看得见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们要培养自己看见事物表面背后的东西,才算有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