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我刷完了《小偷家族》。
哪怕看完后,我还是固执可笑地坚持着自己的观点:这部电影真不适合在电影院观看。
平淡绝望地像饱经风霜的老妇人一样的叙述,本身就不具有吸引观众的能力。现在的大电影的叙事手法,不得不说,确实向着市场商业的模式化发展。
哪怕是捧的奥斯卡桂冠的《绿皮书》在叙事方面,也演奏着的是在严肃的历史命题下穿插着轻松诙谐的曲调,原因很简单,只有这样才会有人静下心看。
平淡,绝望,声嘶力竭,无奈,迷茫,麻木。这些都是人生的子命题,把这些命题同时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戏剧性悲剧。人,对悲剧,本能地会有心里抵触。试想一下,你高高兴兴地终于约到了与你暧昧已久的女神一起出来看电影,你脑子里还在想的是看完电影后一起来顿烛光晚餐,好好浪漫一把,却只见女神哈喇子都快流到你脸上了,她一脸不耐烦,因为她只想和你看一部合家欢乐的片子,哪怕是部烂片,于是她直接了当地跟你发了好人卡,结果显然意料,这下好了嘛,又沦落到一个人生活了。
《小偷家族》是那种你一个人在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时,泡着一杯热牛奶,安安心心地窝在沙发上观看的人间常态舞台剧,上面卖弄的是你的人生。
是枝裕和导演仿佛在为一个满身褶皱的老妇人脱去她陈旧的和服,拿着毛巾润润水,擦拭着老妇人那枫树皮般干枯的肌肤,这时,老妇人开口了,向你讲述着她过去平淡的一生。
这就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最直观生动的印象,以至于一提到这部电影,我的脑海里就是这副画面。
是枝裕和导演从来没有用华丽的镜头语言修饰什么,也没有用跌宕起伏的剧情试图去抓住你的注意力,他就像是朝代的史官,用最冷血客观的语言,写出几代人的命运坎坷。
那么《小偷家族》到底讲了什么呢?
你可以看作它什么都没讲:一家五口人,生活在东京丛林都市中,苟延残喘地生活着。在工地打工的阿治和干着性交易苟活的妻子信代,因爱生情,两个人密谋杀害了信代的前夫;老奶奶初枝毫不羞耻地拿着亚纪父母给的钱,安心地过着下半辈子;亚纪干着皮肉买卖,每次援交完后回到家和奶奶唠唠嗑,把脸枕在奶奶腿上;祥太在一辆车上被阿治找到,并且抚养他成人,却从未送去读书;由里被阿治一家收养了之后,也干起了小偷的勾当。
你很难去从心底里对这几个生活在寒舍的小人物产生同情,因为他们完全符合你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一思维习惯。
周星驰的自传体电影《喜剧之王》为什么在多年后依然被影迷称之为华语喜剧电影的巅峰之作,我想达叔在访谈节目《十三邀》给出的答案可以解决“为什么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可以形成一个社会文化现象。”“为什么周星驰的电影可以做到让人笑中带泪。”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因为周星驰的电影里,你看,无论是谁,在心底里,他始终都是一个好人。”
正因为小人物的内心深处依然是阳光,向善的一面,所以人们对这类人物包容地就比较多一点,对之产生的同情也就会更深入一点。
但《小偷家族》才不会管你有没有同情感,是枝裕和导演也不会顾及你的感受。他唯一要做也是不得不做的就是:他要把生活的好与不好,把人最复杂的一面,一起撕下来给你看。
你甚至都不能说阿治和信代是绝对意义上的坏人,他们杀人是因为正当防备。在考虑到由里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下,在一家人全靠奶奶的养老金度日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收养由里,当然,你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度上选择对他们怂恿孩子们去做小偷这一行为做出道德评判。
但是我想,信代抱着由里在火堆面前失声痛哭的那一刻,在阿治追着祥太乘坐的公交车逐渐远逝的那一刻,他们终究还是被生活热情地拥抱。
生活永远不会放弃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奶奶死后,信代和阿治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到了奶奶藏着的钱,两人笑容满面,没有一丝难过。这一刻我竟然对他们产生了同情。
“我能教给你们的只有这些了。”当阿治颇有无奈地说出这句话时,我原本没有任何感觉的心,这时也触动一下。当爱不再是以物质的方式呈现,不再是用精神灌输力量......
当爱只是为你好,
当爱只是怕你以后会饿肚子,
那么道德和法律就先放一边吧,最重要的是,我要让你活下去。
小偷家族无关道德,无关社会,无关法律。
海浪褪去后,留下的只有生活,家。
以及卑微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