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老拾
首发 | 拾遗往事(ID:shiyiwangshi)
2019年5月5日13点20分,韦绍兰辞世,享年99岁。
这个你肯定没有听过名字的老人,其实是一部电影的主演。
这部2012年拍摄的纪录片《三十二》,豆瓣评分高达9.4。
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中国幸存“慰安妇”生存现状。
是的,韦绍兰老人曾经是一名“慰安妇”。
2012年,导演郭柯偶然间看到一篇“中国慰安妇生下了一个日本孩子”的文章,于是他决定去拍一部纪录片,把这段故事记录下来。
纪录片开头,92岁的韦绍兰老人辗转到了乡镇上,去领取每个月30块钱的低保。
这条路她已经走过了太多遍,但是她从来没有觉得辛苦。
30块钱对大部分人来说或许微不足道,但是老人却说:“钱够用就行了,多就多用点,没有就少用点。怎么会够,又怎么会不够?”
随后,老人回忆起了那段让她最痛苦的日子。
1944年,24岁的韦绍兰,和自己的女儿,一起被日军抓住,随后关进了房间。
那些披着人皮的狼,白天晚上都去,一次五六个男人两三个女人,轮着来......
在被困了三个月后,韦绍兰终于背着孩子,躲过打盹的站岗鬼子,成功逃回了家。
然而,磨难才刚刚开始。
她躲过了日本鬼子的伤害,却没能逃过身边人的闲言。
更大的灾难接踵而至:她怀孕了。
她尝试过吃药,但是没成功。
最后,儿子罗善学出生了。
于是,另一个悲剧开始了。
罗善学从出生开始,一直都活在“日本人”的阴影中:小伙伴抢他的东西,骂他日本人,村里人经常戳着脊梁讽刺他流着日本人的血。
甚至自己的弟弟还要花钱买凶把他杀了......
他已经68岁了,一直也没有结婚。
曾经谈过6次恋爱,可全因为他身上流着日本人的血,都无疾而终了。
现在他和韦绍兰住在一起,靠着放牛为生。
他说等他动不了了,没人会照顾他,他就喝农药自杀。
整个纪录片并不长,也没有什么激烈的冲突。
但是看着看着,心底就会产生一股愤怒,这不仅仅是对那些残暴的侵略者,更是对在以后漫长人生岁月中,嘲讽、鄙视韦绍兰母子的那些所谓亲朋好友们。
在《三十二》之后,导演郭柯被韦绍兰的故事所感动,他决定继续为“慰安妇”做些事情,于是,又开始拍摄《二十二》。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投资方不看好撤资,导致此片一度搁置。
张歆艺听闻此事,给郭柯打了100万。
后来,他又在网上募捐,所以这部电影是靠着32099位网友的捐款才完成的。
如果说《三十二》是聚焦在韦绍兰母子二人,那么《二十二》就是一副现存“慰安妇”的众生图。
与《三十二》相似,郭柯没有试图把国家的灾难强加给个人进行“升华”,也没有过多感情的宣泄,零碎化、生活化的呈现,描述的近乎是二十二个普通老人的晚景。
这也就够了。
值得一提的是,拍摄《三十二》时,全国还剩下32位慰安妇活着,到了《二十二》时,只剩下了22位。
可《二十二》上映时,只剩下了8位。
现在,随着韦绍兰老人的去世,活着的“慰安妇”又少了一位。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数字会变成0。
从这个角度来说,导演郭柯确实是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
有些事情,如果没有记录,最后真的会变成从未发生过。
记住并不是为了带着恨,只是有一些东西不应该被遗忘。
郭柯在拍《二十二》的时候,有很多老人不愿意出现在镜头里。
很多老人即使面对着镜头也总是在说“不想说,不想提”。
在他们内心深处,或许,当初遭受的身体伤害已渐渐淡化,但是,来自身边人的精神伤害却从未远去。
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活在了别人的指点下,他们的孩子也是一样。
这种不被理解、长久的精神挫伤,远远大过了对比身体的伤害。
我想,对于她们来说,最重要的可能不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怜悯,而是能得到大家的尊重,能把她们当做普通老人一样对待。
这可能就足够了。
某杂志一份基于62642名女性的调查中显示,有82.93%的女性遭遇过性骚扰。
而在这些受害者中,仅仅有极少数的人会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因为举报侵害者、说出自己被强奸的事实,往往意味着更大的灾难来临。
社会对作为受害者的女性的偏见无处不在,对于被侵害者的羞辱从来没有停止过。
不仅仅是这样,在许多人的思维里,被性侵过就是“脏了”。
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受害者,在需要帮助、需要安慰的时候,不但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反而要受尽各种指责,还要承担更多的质问、怀疑。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女性受害者,请不要质疑、指责她。
她可能刚刚在深夜哭泣。
她可能比任何时刻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愿我们都能以同样的温柔去善待他人。
网友评论